•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紅飄帶映照新的長征路(薪火傳承)

      2021-02-01 10:1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圖①:會寧縣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組織青少年參觀學習。

        資料照片

        圖②:《地球上的紅飄帶》雕塑。

        資料照片

        圖③:朱德用過的講桌。

        資料照片

        圖④:紅軍戰士用過的物品。

        本報記者 王錦濤攝

        圖⑤: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

        資料照片

        甘肅會寧,祖河與厲河在此匯合,歷史與現代在此交融。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和將臺堡勝利會師。在當時的會寧城,歷盡艱辛的戰士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久久不肯松開。

        紅軍的海洋,紅色的鐵流,凝聚成一條紅飄帶。如今,在紅軍會寧會師舊址,一座名為《地球上的紅飄帶》雕塑巍然矗立,標注著革命昂揚向上的姿態。

        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如今,我們心系紅飄帶,踏上新時代的長征路。

        接過旗幟,傳承紅色基因

        在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陳列著一件革命文物——紅軍宣傳隊遺留在會寧的三弦琴。

        這把三弦琴的主人,是一位紅軍老戰士,紅四方面軍宣傳隊隊員趙文有。當年,部隊經通渭穿越西蘭大道時,遭到敵機轟炸,趙文有身負重傷,不得不留在會寧養傷,這把琴也隨他留了下來。有空時,趙文有都會給鄉親們彈唱革命歌曲。

        三弦琴奏響革命的旋律,傳遞信仰的力量。有了信仰,才能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傳承。會寧大地的山山水水,至今還傳誦著紅軍將士和會寧百姓共同生活的故事,也有很多人自發傳承前輩遺志、弘揚長征精神,王東良、王琳夫婦就是其中的代表。

        王東良的高祖王瀚,曾經籌糧捐錢,支援駐扎在紅堡子村的紅軍,留下“開門迎紅軍”的佳話。受祖上紅色家風和善行義舉的熏陶,王東良自1996年開始收集紅軍遺物,再現“紅色記憶”,傳承延綿不絕的紅色精神。

        從會寧縣城驅車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郭城驛鎮紅堡子村,王東良、王琳夫婦自籌資金建設的會州博物館便坐落于此。這座占地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的會州博物館,從一器一物攢起、從一磚一瓦建起,如今藏品已達1萬余件(套)、圖書雜志10萬余冊,成為一座集農家書屋、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文化館、中華傳統文化講習堂等于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文化大院。

        自2010年成立以來,會州博物館免費向當地群眾和外地游客開放,年參觀人數達到5萬多人次,2016年底被列入甘肅省首批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示范性博物館之一。“未來有機會我們還打算擴大規模,把這里打造成老百姓的‘精神家園’。”會州博物館館長王琳說。

        豐富形式,講好紅色故事

        歡聲笑語,掌聲陣陣,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一處主題為“會寧會師聯歡會”的實景呈現,讓人身臨其境。

        “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11省險阻與山河,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得偉大的會合。”透過現代化的聲光電設備,紅軍三大主力會合歌被反復高唱。聽,那是勝利的歡悅、精神的節拍,也是穿越時空的召喚。

        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創新多樣的傳播方式,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機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開通“會寧大會師”“圣地之花”快手、抖音賬號,入駐頭條號等平臺,與“會寧大會師”微信公眾號同步運營。線下有序組織觀展,線上突破時空限制,科技讓歷史再次活現,讓會師故事、長征故事傳播得既生動又久遠。

        一位名為王彥婧的參觀者在參觀結束后留言:“祖國今日的繁榮景象,離不開這些英雄的奮力拼搏。感謝你們無私的壯舉讓祖國更加美好,我們會將你們銘記于心,時刻提醒自己砥礪前行。”

        為了推動紅色故事進校園,2017年,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入選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18年開始,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依托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和紅軍長征勝利景園三個基地,推出重走一次長征路、瞻仰一次會師圣地、學唱一首紅色歌曲等“十個一”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充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不斷創新、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讓過去的歷史成為今天的課堂,教育人、熏陶人、鼓舞人。2020年,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開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十個一”活動209場次,接受教育人數達25697人。同時,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研發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全景圖拼圖、《長征組歌》《七律·長征》等主題的水寫布、毛筆等10類教具1100件,體驗教具學生人數達1100余人。

        文物見證了輝煌的歷史,也折射著精神的光芒。精選文物,編寫故事,傳承信仰。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館長李俊豐說,“我們準備把文物作為第一人稱來講故事,告訴人們‘我從哪里來’‘我怎樣見證’,以豐富的講解形式,拓展傳播渠道。”

        團結向前,鼓舞奮斗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回望過去,長征經過地多是艱、險、貧、困之地。戰勝貧困的會寧會師地,而今邁步從頭越。

        會寧縣郭城驛鎮紅堡子村的一處“農家書屋”里,掛著一幅書法作品:“黃渠浩蕩蜿蜒,大川綠樹村邊。人民巨手改河山,水到渠成糧增產。滄海變桑田。全國同慶升平,四化宏圖展現。河水逆流上高原,不愁衣食住行難。舊貌換新顏。”這首題為《破陣子·黃渠頌》的詞作,生動再現了人民群眾以偉大的長征精神為引領,用勤勞與智慧發展生產的幸福感。

        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長征精神的砥礪。牢記偉大長征精神、學習偉大長征精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才能使之成為我們不斷走向未來的強大精神動力。“人們從長征中汲取的精神有很多,一是繼續奮斗,永遠不能丟掉奮斗拼搏精神;二是不斷創新,長征路上不斷遇到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都是創新的過程;三是腳踏實地,只盯著目標不行,要始于足下,把每件事情做好。”在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榮珍看來,繪就新藍圖,開啟新征程,離不開奮斗、創新與實干。

      [責任編輯:張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一区两区三不卡| 日本漂亮继坶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j8又粗又长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我要看18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欧美日产国产亚洲综合图区一|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男女国产一级毛片| 免费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绿巨人app入口| 四只虎免费永久观看| 91大神在线精品网址| 天堂网在线.www天堂在线资源|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a一级欧美一级|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 午夜电影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美女脱得一二净无内裤全身的照片| 国产网站在线看| 99在线精品视频| 日本三级带日本三级带黄国产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 xvdeviosbbc黑人| 宅男噜噜噜66网站高清| 久青草国产手机在线观| 欧洲a老妇女黄大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