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武漢24小時

      2020-03-10 10:11: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在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900多萬人迎來一個個清晨和黃昏。

        他們的面孔,模糊又清晰。他們的名字,普通又獨特。有一點共同,他們都是“武漢人”。

        如同電腦在“安全模式”下運行,生活在繼續的日日夜夜,他們永遠不會忘記。

        【6點】

        鄂小銘和這座城市一起進入了新的一天。

        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狀態:標配的防護服和手套,開著公交車,接醫護人員去方艙醫院。

        街道空曠,去的時候,開得比平時快;但回來時車速慢一些,因為一些醫護人員經常會在車上睡著。

        這樣的接送從早到晚。

        【7點】

        武漢蘇寧家樂福工作人員馮勝明把泡面打開,一旁的水燒開了。

        微信提示音不停響起,上海、江蘇醫療隊等群里提出物資配送需求。雖然一些東西挺難買,比如35碼鞋、安慰病人用的心形便簽,馮勝明的回復還是“我會想辦法”。期間一個語音會議接進來,他報送了部門防疫信息。疫情發生后,馮勝明微信群增加50多個,一天信息上千條。

        馮勝明沒來得及吃完面,出發時間就到了。這一天,他要在8家門店和幾十個醫療隊駐地間穿梭。

        【8點】

      3月9日,武鋼三中高三七班學生萬謙在家學習。新華社發

        背完50個雅思單詞,武鋼三中高三七班學生萬謙繼續著又一天的復習。她覺得,今年的高考,肯定不會推遲。

        沒有想到在高三遇上這樣的事情。這段時間,她比平時多愁善感一些,隨之而來的人生感悟也多了許多,在日記本里、個人空間里,經常記錄心情。

        一直以來,萬謙都想考到別的城市去讀大學。這場疫情,讓她對家鄉有了新認識,開始傾向于留在武漢上學。

        【9點】

      江岸區岳飛社區書記彭瑋(左一)和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團隊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江岸區岳飛社區書記彭瑋和同事,統計著轄區居民團購物資需求。

        抽空,彭瑋給妻子任小方打了個電話。聚少離多,兩人慢慢習慣了用電話交流。有時說事,有時就是聽一下對方的聲音。

        妻子是僅一公里之外坤厚社區的書記,兩個小區每天會一起組織人員集中運送物資。

        【10點】

      3月4日,國網湖北電力檢修公司檢修員胡洪煒在檢修線路。新華社發

        “報告,作業現場溫度9℃、濕度50%、風速3米/秒,滿足帶電作業條件。”

        在蔡甸區500千伏玉軍二回79號塔下,國網湖北電力檢修公司檢修員胡洪煒檢查絕緣工器具,換好帶電作業防護服,攀上幾十米的高空,小心翼翼檢查線路。這條線路承擔著漢陽區域的電力供應,包括火神山醫院。

        從空中望去,這座城市沒什么不同,但似乎還是不一樣了。

        【11點】

      在武漢黃陂方艙醫院,河南商丘市中醫院醫療隊隊長李國慶(右)在同患者交流(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黃陂方艙醫院休艙了,負責支援的河南商丘市中醫院醫療隊隊長李國慶一下子感覺有點不適應。

        他翻開之前搜集到的患者資料,準備整理病例總結報告,想把和同事們一起創造的“健體養肺操”完善一下。

        李國慶心情很復雜,一方面希望能盡快接到新任務,讓自己再盡一份力,一方面又希望別再接到新指令,因為那就意味著沒有新任務了。

        【12點】

      2月26日,“雨衣妹妹”(右)在分裝盒飯。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今天有燒肉,臘肉,木耳,丸子。”“雨衣妹妹”給醫院對接的人遞去盒飯。

        一個多月了,好多人知道“雨衣妹妹”,她卻不愿對別人透露真實姓名。當時,她得知武漢許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就號召自己盒飯公司全國所有門店都免費為醫護人員提供盒飯。用的飯盒,是自己親自設計的。

        剛開始,由于沒有防護服,她穿著雨衣,奔走送餐到各家醫院。醫護人員們叫她“雨衣妹妹”。

        【13點】

        中南民族大學離退休工作處的劉東踏進家門,消毒清潔后正打算做飯,手機響了。“劉老師,我的藥快吃完了,還得你幫忙買一下啊。”電話那頭,是學校一名退休教師。

        學校有800多位離退休老同志。這時候,很多人有難處。幫人買藥、物資配送、水電燃氣充值,劉東每天時間排得滿滿的。

        去醫院開藥最不輕松。劉東有時得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藥物短缺,有時要接連跑好幾所醫院或藥店,才能拿到藥,一天下來,衣服濕好幾遍。”

        【14點】

      3月3日,一名工作人員從武漢大學盛開的櫻花旁經過。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一天中最好的陽光,照在武漢大學校園。早櫻盛開,陪伴著空寂。

        武漢大學已經邀約,所有42000余名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和家人明年3月一起來看櫻花。

        武大說,到時請一定來!

        【15點】

        江岸區黑泥湖社區,公交車載著一批給社區群眾的“愛心菜”到站。

        這時,下雨了。

        正在社區開展防疫巡查的江岸區公安分局新村所民警張文杰和4位同事,一路小跑到物資分發現場,配合社區人員搬運蔬菜。當最后一份菜從車上搬下來后,張文杰和同事全身都是濕漉漉的。

        【16點】

        拎著兩袋米和幾桶泡面,美團外賣騎手耿亮,走出中商優品匯。這家超市像城市中仍在營業的數百家超市一樣,只接受團購和外賣。

        “比起上月,現在基本不忙了,一天20單。” 耿亮說,爆單出現在2月中旬,當時剛實行住宅小區封閉管理。市民擔心買不到東西,拼命下單。站點10個人,像停不下來的陀螺,每人一天要送50單。

        耿亮說:“以前送單稍晚一點,就會有人打電話催。現在,幾乎所有客戶都說‘慢點送,注意安全’。”

        【17點】

      武漢市百瑞景社區的小雪(左二)和團購小組成員在組織團購(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請1至5號下去取貨”……

        百瑞景社區的小雪邊炒菜,邊把手機放在案板上,隨時在手機里通知居民去取團購的貨物。

        小區封閉以后,小雪和社區12人組成了團購小組為社區居民服務,有負責聯系供應商,有負責談價,還有負責制作小程序方便大家接龍。

        “以前樓上樓下都很少打交道,來往也不多。現在認識了很多身邊的新朋友。”

        【18點】

      2月28日,燈光維修師溫瑞在雨夜中拍照記錄武漢長江二橋燈光情況。新華社發

        武昌江灘公園,一座橙色集裝箱小屋,面朝長江,頭頂是橋。

        18:25,頭戴安全帽、身穿深藍色雨衣的燈光維修師溫瑞,走出這個約十平方米的集裝箱,走向長江二橋。

        5分鐘后,2公里長、100米高的斜拉橋繩索上亮起了全世界都熟知的四個紅色大字:武漢必勝。

        溫瑞在集裝箱獨居了40多天,他的任務就是檢修大橋燈光。

        【19點】

      2月10日,向女士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玩魔方。新華社發

        正在酒店隔離的向女士打開手機,與女兒兒子視頻連線。這是她最幸福的時刻。女兒有時會發她看看新做的手工,兒子有時候卻忙著看動畫片,沒空理她。

        從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痊愈出院,向女士在酒店隔離觀察。沒有了方艙醫院的熱鬧,開始幾天她還真是有點不適應。現在她最想的事就是淘寶購物了。

        【20點】

      來自甘肅的水電維修工藺軍義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工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來自甘肅的水電維修工藺軍義走出火神山醫院。

        從“綠區”開始,穿越“黃區”,再到達“紅區”,這是他每天在這座板房醫院要走的路。

        “25-28房衛生間從屋頂往下漏水、11-12傳遞窗門關不上、10床空調不好……”藺軍義隨身帶個小本,詳細記錄著“待辦清單”,每修理完一處,他就畫個對勾。

        每天的二三十個“對勾”,就是這名有15年軍齡的軍人的作業。

        【21點】

        家住洪山區的劉女士打開社區微信群,各種做魚的照片。封城40多天后,社區團購到新鮮活魚。

        一位居民晚上9點才拿到魚,10點半多就把魚骨頭照片秀出來,引來各種表情包。劉女士以前每天都要吃鮮魚,這次活魚套餐里包括5條活鯽魚,她把2條熬湯,剩下3條舍不得吃,用盆養起來,希望多吃幾天。

        【22點】

        因為每天外出工作,在江漢區一家酒店單獨居住的賀強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賀先生感覺心里不舒服。他打通了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咨詢師建議,多打電話跟朋友聊天、不要總是坐著不動。

        躺在床上仔細想想,賀先生覺得心理咨詢師說得有道理,他決定第二天就開始照辦,讓生活變得規律起來,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23點】

        29歲的小莉躺在家中床上睡不著。

        走出雷神山醫院那一天,她只帶走了出院證明,其他個人物品因無法消毒,留在病房里。

        出院證明上,除了記錄個人信息、住院情況和離院建議等,還有這樣一段話:“你經受了心靈的煎熬與病痛的折磨,病毒拉開了我們的距離,卻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愛是最好的武器,讓我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不少出院的人說,要把它收藏起來。

        【24點】

      3月1日,在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助產士將新出生的寶寶抱給產婦看。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哇哇哇……”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一聲聲啼哭喚醒深夜的產房。

        疫情來襲,但每天都有媽媽和白衣天使共同迎接新生。

        助產士一次次囑咐媽媽——“寶寶也是易感人群,每次護理之前,一定洗干凈手。無論是喂奶,還是抱,口罩要戴好。”

        【凌晨1點】

      巴基斯坦籍志愿者哈榮在和他的團隊聯絡(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東京那邊(捐贈者)已經睡了,沒人回”“不過,北美那邊起床了,可以跟進這邊的捐贈咨詢了”……“夜貓子”的巴基斯坦籍志愿者哈榮和他的團隊的微信群仍然十分活躍。

        臨時加入湖北省慈善總會的志愿者隊伍,哈榮和他的團隊要同全球各地10多個國家的海外捐贈群體溝通,在不同語言間切換,也在不同醫療物質標準、免稅函件、海關查驗收據等間切換。

        作為一名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的工程師,他在中國生活10年了,在武漢4年,自稱“半個武漢人”。

        【2點】

        躺在康復隔離點床上的大學生小秀,仍在想醫院里的媽媽、家里的弟弟。

        上月初,開出租車的爸爸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被感染的媽媽住進了漢口醫院重癥監護室,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最近媽媽情況好轉,脫離危險期了,核酸檢測陰性,但還有一些炎癥。

        小秀最初傷心欲絕,之后失望無助,現在稍感寬慰。每天她都逼自己吃東西,即便如此,她已經瘦了十幾斤。

        現在每晚,小秀都要給媽媽和弟弟發短信。她盼望媽媽早點康復,希望自己能早回家照顧大一的弟弟。

        【3點】

        2月29日,“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隊員李文建、朱偉、王紫懿、王震、楊學彬(從左至右)為武漢加油打氣。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王震、王紫懿、李文建、朱偉、楊學彬仍在待命。

        他們有的是程序員,有的是營養師,有的是駕校教練,有的是創業者,他們自愿組成志愿隊,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醫院的待產孕婦。

        一個多月里,一共有30位留守孕婦在這支“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幫助下到達醫院順利生產。

        【4點】

        2月22日晚,武漢金銀潭醫院南六樓重癥隔離病區副主任醫師涂盛錦(左)與南二樓病區護士妻子曹珊在車內聊天。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武漢金銀潭醫院住院大樓燈火通明,院內路邊一輛小轎車里,南六樓重癥隔離病區副主任醫師涂盛錦與南二樓病區護士妻子曹珊,睡得正酣。

        涂盛錦躺在放倒的前排副駕駛座位上,曹珊在后排半臥著。

        為節省時間,從大年初一開始,兩人就住進車里。最近工作量少了很多,多數時間可以回駐地,但臨時有事耽擱,就還是在車上過夜。

        【5點】

        2月20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一名醫護人員在進入病區前為自己加油。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癥ICU病房里,醫護人員與患者仍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責任編輯:劉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涩涩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色视频线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裸舞福利资源在线视频|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骚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摸天天摸天天躁|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老司机精品久久|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91手机在线视频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3| 东北老头嫖妓猛对白精彩| 欧美性69式xxxx护士|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免费看 | 小说都市欧美亚洲|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欧美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观看| 伊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二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91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在我跨下的英语老师景老师|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曰批视频免费40分钟试看天天|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69| 国产人妖在线视频| 麻豆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视频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