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疫情升級 歐洲經濟有危險?
(抗擊新冠肺炎)意大利疫情升級 歐洲經濟有危險?
中新社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李曉喻)短短幾天,中國境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超1.2萬例,其中意大利超過2500例。北京學者認為,意大利經濟面對疫情“抵抗力”脆弱,或將使整個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意大利近期疫情擴散勢頭明顯加劇。當地時間2月20日,確診病例還只有3人;23日增加到152人;29日過千;3月2日超過兩千;3日,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502例,其中現存病例2263例,比前一天增加428例;死亡病例累計79例,比前一天增加27例。
不僅如此,與多個國家接壤或隔海相望的意大利還向多個國家輸出病例。瑞士、克羅地亞、奧地利、羅馬尼亞、希臘、丹麥等國最近都宣布,其境內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意大利接觸史。以色列、英國、德國最近報告的新增確診病例里,也有不少曾經在意大利旅行過。在中國,浙江日前出現的7個新增確診病例也均從意大利輸入。
為應對疫情,意大利現已根據具體情況將全國劃分為三個區(qū)域。風險最高的“紅色區(qū)域”為疫情最早暴發(fā)且被封城的11個市鎮(zhèn),防控措施也最為嚴格,包括禁止人員進出,所有公共活動全部取消,公共交通、貨運均暫停,除必要外的所有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全部停止等。
但今后一段時間內,疫情在意大利恐怕還難以減速。意大利國家衛(wèi)生研究所傳染病部門負責人喬瓦尼·雷扎說,預計未來幾天確診病例數還會以較高速度增長。
突如其來的疫情或將使本來就脆弱的意大利經濟不堪重負。
在歐盟主要經濟體中,意大利債務率相對偏高。據官方數據,意大利債務占GDP比重接近140%,在歐元區(qū)僅次于希臘。
歐盟委員會近期發(fā)布報告稱,意大利每年需要結轉大量債務,約占GDP的20%,這使投資者對風險非常敏感。金融市場避險情緒激增會加大意大利公共財政面臨的風險,而償債成本高企也使該國加大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穩(wěn)定經濟的財政空間越發(fā)狹窄。
意大利經濟一旦受重創(chuàng),歐洲經濟也會隨之遭殃。
意大利是歐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但近年來其經濟在歐洲主要國家中表現不佳。據歐盟統(tǒng)計局數據,基于季度數據,2019年意大利GDP增速只有0.2%,不僅明顯低于德法兩國,也遠遠低于歐盟1.2%的整體水平。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認為,疫情暴發(fā)前,一國經濟形勢越不好,抗沖擊能力越弱,受疫情的影響就越大。有鑒于此,意大利經濟受疫情的沖擊相對更大,原本就比較低迷的歐洲經濟也將因此雪上加霜。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陳鳳英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近年來歐洲經濟一直比較疲軟,而且已經執(zhí)行負利率政策,債務率也依然較高,刺激經濟可用的政策工具和空間已經很有限。在此情況下,疫情擴散會加劇歐洲經濟面臨的困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發(fā)達經濟體通常消費和服務業(yè)占比較高,而二者在疫情中往往首當其沖。如果意大利等國疫情進一步擴散,不排除今后歐盟各國會出臺更加嚴厲的防控措施限制人員聚集和流動,這將使消費和服務業(yè)遭受更大打擊,進而沖擊整個歐洲經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