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滋潤“紅色”沃土!走,一起感受革命老區新變化
近年來,伴隨著紅色革命老區的不斷發展,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深化增值稅改革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持續引來“活水”,助力紅色資源與當地旅游資源、特色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為革命老區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生機。
革命老區煥新貌
減稅降費助“紅色旅游”熱起來
江西贛州是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從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于都,到蘇區模范縣興國,再到 “共和國搖籃”瑞金……這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一段光榮的歷史,承載過革命先烈的鮮血與汗水,演繹著時代的風采與滄桑,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前來追尋先輩足跡。
1929年4月,毛澤東同志首次進入興國時,便在黃隆順飯莊吃了一道菜“蒸籠粉魚”,并取名“四星望月”,把紅軍比作月亮,把工農商學等群眾比作星星。當年的黃隆順飯莊,現已組建為興國縣品祿園實業有限公司,正在大刀闊斧地創建“文化+餐飲”的特色品牌。
“受益于2019年深化增值稅改革,公司僅餐飲這塊業務就節省稅費2.1萬余元。”興國縣品祿園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九華表示,省下的資金用來升級四星望月文化景區的設施,把“四星望月”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在紅都瑞金, “紅色故都”旅游品牌吸引著不少游客和團隊前來研學旅行,紅色旅游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色。
“受益于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公司把稅收‘紅包’讓利于消費者,推出優惠套餐,吸引到更多游客來感受贛南紅色文化。”瑞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董事長曾艷斌介紹。
“稀土”作為贛南的另一張名片,增值稅稅率下降等減稅降費政策的出臺為傳統稀土企業轉型升級帶去了新動力,當地紅色旅游的發展也為企業研發新產品帶去新思路,贛州晶環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推出的陶瓷工藝品成為游客爭相購買的“旅游紀念品”。
在于都,不少游客參觀完“長征第一渡”等紅色景點后,會選擇前往綠色產業基地游玩,紅色與綠色交相輝映,催熱了當地的旅游經濟和生態經濟。
“我們把國家的利好政策和貧困戶分享,為他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于都高山青草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彩義介紹,西部大開發等稅收優惠政策使公司享受到近160萬元的稅收減免。
持續釋放的減稅降費紅利為贛州紅色旅游的發展注入信心與活力,也讓追尋“初心”的游客們有更強的獲得感和歸屬感。
革命紅土變創業熱土
減稅降費擦亮老村“紅色名片”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越過巍峨的四明山,照進橫坎頭村時,這里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從“山大石頭多,出門就上坡。一年兩季稻,人窮往外跑”的“空心村”,到如今“月月有花看,季季有果摘”,民居白墻黛瓦,游客來往如織的小康樣板村,橫坎頭村何以有如此巨變?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這個曾經的浙東抗日根據地指揮中心進行考察調研,為村民指明了因地制宜奔小康的發展方向。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給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勉勵他們帶領鄉親們苦干實干,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革命紅土變成了創業熱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為“紅村”的美麗蛻變積蓄起了磅礴力量。
“海歸”黃徐潔是返鄉“農創客”之一。碩士畢業后,她本有機會留在德國發展,但受到習總書記回信中“苦干實干”精神的感召,黃徐潔毅然決定返鄉創業,投資130萬元在橫坎頭村打造了一家本土菜館。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提高后,黃徐潔一算“減稅賬”,發現今年都不用交增值稅了,立刻盤算起了“生意經”:“省下來的稅款,我要擴張三樓店面,多雇傭一名服務員,給顧客更好的消費體驗。”頗具商業頭腦的黃徐潔還將“減稅降費”四個字印在了當地的特色小吃上,送給來店消費的客人,如此一來,她的生意更紅火了。
當“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村民的觀念也在悄然變化。村民任明婭原先經營著一家燈具加工作坊,稅務干部上門輔導環保稅有關政策,指出作坊毗鄰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噪音、廢水都會影響景區環境。任明婭深以為然,主動關閉自家的燈具加工作坊,轉產開了一家初心私房菜館,享受減稅降費政策利好的同時,也迎來了事業的新起步。
據統計,橫坎頭村共有小規模納稅人89戶,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后,約95%的小規模納稅人無需再繳納增值稅。
“既賣風景,也賣產品”,橫坎頭村依托紅色資源和綠色生態,走上了“農旅”結合的新路子,既解決了就業問題,也讓當地土特產成了“俏銷貨”,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紅村”蝶變,老區逢春。減稅降費擦亮了橫坎頭村的“紅色名片”,催生了綠色經濟的內生動力,“山溝溝”變成了“金窩窩”,橫坎頭村正以全新的面貌擁抱新時代。“請習總書記放心,‘紅村’新一代已經接過這一棒,一定跑好這一程,把‘紅村’建設好!”黃徐潔的話道出了“紅村”人的共同心聲。
紅土地崛起“亞洲鋁都”
減稅降費助特色產業振興老區經濟
90年前,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動和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懷著對百色這片紅色熱土的關懷與牽掛,1986年,鄧小平同志作出了“廣西平果鋁要搞”的指示,開拓了百色建設發展新局面。經過30多年的發展,鋁產業成為百色的主導產業,一個新興的“亞洲鋁都”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崛起。
2019年,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落地實施,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真金白銀”助力百色加快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了鋁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為革命老區發展注入新動力。
百色蘊藏著豐富的礦石資源,其中鋁土礦遠景儲量達10億噸以上,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作為進駐廣西平果的第一家國家控股特大型鋁工業聯合企業,2018年產值達67億元,是鋁產業“二次創業”的重點企業之一。
“僅2018年以來增值稅稅率兩次下調,就給公司帶來了8000多萬元的減稅。”持續釋放的政策利好,讓中鋁廣西分公司財務總監丁波對公司的鋁產業“二次創業”充滿期待。同時,減稅降費帶來的紅利也讓公司更有底氣加大對核心產品技術的研發,加快了公司鋁產品由初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的“二次創業”步伐,公司的大型鋁電解槽技術水平一直保持國內領先水準。
作為百色鋁產業“二次創業”的另一個主力,廣西華磊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營電解鋁生產和鋁材深加工等產業。“公司剛成立,資金壓力很大,但我們很快就收到稅務部門的7000多萬元進項稅額留抵退稅,一下子盤活了資金,加快了項目推進。”公司財務經理印德龍為稅務部門的高效服務點贊。
在減稅降費政策的助推下,華磊公司第一期工程于2017年竣工投產。“今年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讓公司減稅近7000萬元,目前我們生產的鋁水直供下游企業,成本降低了近400元/噸。”對于公司發展的前景,印德龍充滿期待。
得益于充足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多的高端化、精深化鋁產品加工企業扎根百色,鋁產業鏈條逐漸完善并不斷壯大,鋁輪轂、鋁板幕墻等新型鋁產品不斷涌現,鋁產業精深加工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二次創業”勢頭強勁。
鋁產業的蓬勃發展更是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百色市平果縣域經濟連續9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越來越多的鋁產業企業進駐平果,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遇。目前平果縣已新建、改建扶貧車間30多個,全縣12個鄉鎮所有貧困村已實現扶貧車間的全覆蓋。
借勢鋁產業“二次創業”的東風,廣西平鋁集團有限公司加大對鋁型材精深加工的研發及投入。隨著公司生產經營的不斷擴大,公司新建3個分廠,解決了當地近150個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今年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讓公司享受到了近千萬元的稅費減免,營商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公司法人謝志強表示,企業扎根于地方、受益于地方,必須要時刻牢記回饋于地方。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公司將會設立更多的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是百色起義90周年,“百折不撓,實事求是,依靠群眾,團結奮斗”,百色起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老區兒女銳意進取、開拓奮進。在一系列減稅降費等利好政策疊加下,百色正處在加快發展的好時期,迎來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