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知識產權定價“魔咒” 讓市場為科研成果“說話”
破解知識產權定價“魔咒” 讓市場為科研成果“說話”
展示臺
科技成果轉化中如何給知識產權定價?如今通過“知識產權分類分級挖掘系統”“知識產權價值分析認定系統”兩套評估系統,將能為不同的知識產權找到合理的市場價值定位。
這兩套評估系統的開發者是廣州產權交易所下屬的廣州技術產權交易中心。近日,廣州產權交易中心與中山大學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11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依托新系統、新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廣州交易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曉鴻有著多年的科技成果轉化經驗。在他看來,如果把科技成果看成商品,轉化的前提是找到市場。“高校院所的優勢在于研發,不在市場。并且科研成果具有技術、知識產權的特性,如何把技術的準確信息傳遞給需求方,這些都需要專業化知識!彼赋,目前對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仍存在專業人才不足、評估方法不完善、評估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業界對科技成果或知識產權的評估評價是由有資質評估機構還是專業服務機構來做一直存在爭議,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營所依托的資產評估更多流于形式! 廣州技術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劉偉表示。
針對現階段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營等“痛點”,廣州技術產權交易中心運用系統論、大數據、模型法,開發出包含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兩套評估系統,構建專業平臺,并通過金融機構的經驗積累,形成常規式、規模式的金融化、資本化、證券化服務!按罱ń灰灼脚_,把供應商和需求方集中起來,價格公開、透明,從而提高對接率,降低交易成本!眲曾櫿f。
劉偉表示,這兩套評估系統將為科技成果提供專業估價和精準對接,形成以電子競價為主的技術與知識產權交易方式。且以預公告形式市場詢價,讓市場為科研成果“說話”。
(記者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