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旅游熱絡吸引游子歸巢創業
中新社蘭州8月22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鄉村旅游日漸熱絡,吸引著大批游子返鄉創業,并改變著過去鄉村單一休閑觀光農業的旅游產品,涌現出如游居、野行、詩意棲居、第二居所等新風尚,使村落文化更顯“文藝”。
在社交平臺擁有60多萬粉絲的藏族女孩卓嘎,時常直播藏地風情、表演藏地歌舞而受關注。2018年,她從四川成都回到甘南郎木寺鎮,經營民宿,今年夏天游客爆滿。“如果家鄉有更好發展,誰不愿結束漂泊、回歸故土?”她說。
卓嘎時常帶住店游客一起騎馬游郎木寺大峽谷,和驢友們去草原野炊,邀請獨行游客到自己家吃藏餐。忙起來時,老住客也會幫她打掃民宿、迎接新客人。“和她在一起,就像住在一個遠方的家,這里的寧靜讓人不舍。”已在此居住兩周的上海女孩伊瑤說。
事實上,隨著鄉村聚集人氣,如高原女孩卓嘎這樣的返鄉創業青年,近年來在中國屢見不鮮。比如,席卷中國農村的“電商潮”,返鄉族帶領鄉鄰上演著“空心村互聯網拓荒記”,貴州苗繡、新疆大棗、敦煌石版畫等全國各地的農村土特產、或旅游文創產品,源源不斷地流向城市的千家萬戶。
中國旅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國旅游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鄉村游達到22.9億人次,周邊游達到8.1億人次,周末游達3.8億人次,自駕游2.8億人次,三小時中短途已成為出行常態。
持續火熱的鄉村游也成為農村農民增收脫貧的綠色產業。2018年,甘肅鄉村旅游人數8520萬人次,鄉村旅游收入165億元人民幣,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3.1萬戶建檔立卡戶、1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能留住鄉愁,還能拔掉窮根。”西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把多勛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鄉村旅游產品越來越豐富,從村野美食,到農業科普、植物拓印、美食DIY等,還有親子農耕文化體驗等。
把多勛還建議,開發農業觀光、休閑度假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簡單化復制,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