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今天,讓我們重新回顧這些熟悉的名字

      2019-05-31 13:19: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在第三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之際

      讓我們以崇高的敬意

      向奮戰在科研工作一線的科技工作者

      說一聲:“辛苦了!”

       

      今天,讓我們重新回顧這些熟悉的名字

      他們都曾從習總書記手中接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

      成為中華民族科技進步的驕傲

       

      這些燦若星辰的名字

      是中國立于全球科技發展大潮的底氣

      他們的事跡,

      激勵我們一往無前走向未來!

       

      張存浩: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張存浩,著名物理化學家,

      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奠基人、

      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在美留學的高材生,

      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

      他毅然回到當時條件還十分艱苦的祖國。

       

      在60多年科研經歷中,

      張存浩多次“改行”

      每次“改行”,他的研究方向都不盡相同

      但始終有個共同目標,

      就是國家需求!

       

      “回國后,

      做了這么多任務性科研,

      有沒有關注過自己的科學興趣?”

      曾有記者這樣問他。

      張存浩堅定而從容:

      “從青年時代起,

      為自己樹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

      就是報國。

      國家的需要,

      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程開甲:

      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

       

      50多年前,

      中國西部的戈壁上空騰起巨大蘑菇云,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聲東方巨響的背后

      有一個傳奇的名字——程開甲。

       

      程開甲,我國著名物理學家,

      是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

      1999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

      程開甲曾在一篇文章回憶道:

      “說起羅布泊核試驗場,

      許多同志都會回憶起

      搓板路、住帳篷、喝苦水、戰風沙。

      但對于我們科技人員來說,

      真正折磨人、考驗人的

      卻是工作上的難點和技術的難關。

      我們艱苦奮斗的傳統

      不僅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

      喝苦水、戰風沙、吃苦耐勞,

      更重要的是

      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是新觀點、新思想的提出和實現,

      是不斷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于敏:

      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他的名字絕密了28年

      他和許許多多有名、無名的“核衛士”一道,

      實現了“氫彈突破和武器化”,

      挺立起新中國不屈的脊梁。

       

      他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

      發展的杰出領軍人物之一,

      1999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于敏

       

      他婉拒“氫彈之父”的稱謂。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請教他一個基礎理論問題,

      不僅得到當面解答,

      第二天還收到幾大頁紙,

      詳詳細細寫著推導過程。

      這是于老的品格!

       

       

      “一個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沒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趙忠賢:

      力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

       

      有沒有一項工作

      能讓一個人專注不移38年,

      并始終保持著強烈的興趣和活躍的思考?

      對于趙忠賢來說,

      回答是:當然有!

      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

      趙忠賢一直從事超導研究,

      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在上世紀80年代全球的“超導研究熱潮”之后

      超導材料研究陷入瓶頸期,

      很多研究者紛紛“轉向”

      趙忠賢卻帶領團隊堅持了近20年

      “冷板凳”終于被他們坐熱

      2008年,

      該團隊發現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領跑全球。

       

       

      趙忠賢說,

      力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

      并且讓外國人接受,

      真正去引領世界超導研究的發展。

       

      屠呦呦:

      榮譽越多,責任越大

       

      她帶領團隊發現了抗瘧藥物青蒿素,

      讓中國醫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

      她曾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她也是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

      首位女性科學家。

       

      她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

      終身研究員、首席研究員,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

       

      上世紀六十年代,

      惡性瘧疾橫行。

      1969年,時年39歲的屠呦呦臨急受命,

      帶領科研團隊整理典籍、走訪名醫,

      對200多種中草藥

      380多種提取物進行篩查,反復摸索。

      第191次實驗終獲成功。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

      以青蒿素類為主的復合療法

      作為抗瘧首選方案。

      正是傳統中醫藥的寶貴價值

      和屠呦呦對于國家使命的忠誠之心,

      讓世界瘧疾感染者免于病痛,

      重獲新生。

      “榮譽越多,責任越大,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澤山:

      走一條自己的路

      他在火炸藥研究方面的貢獻

      堪稱“中國的諾貝爾

      60多年,他走一條自己的路,

      做出超越國外水平的原創成果,

       

      他就是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

      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

       

      1935年,王澤山出生于吉林。

      小時候父親經常悄悄提醒他,

      “你是中國人,你的國家是中國。”
      “不做亡國奴,就必須有強大國防。”

      父親的話讓王澤山從小就暗下決心。

      1954年的夏天,

      王澤山報考哈軍工,

      并成為班上唯一自愿學習火炸藥的學生。
      64年時光飛逝,

      從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

      王澤山強軍報國的初心始終沒變。

      王澤山說,

      如今搞科研,

      很多人會習慣性地

      去參照國外的解決方案和研究進展,

      但他總希望“用科學研究科學”走一條自己的路,

      做出超越國外水平的原創成果。

       

      侯云德:

      認識實踐再認識,直到無窮

       

      他與病毒“斗”了一輩子

      他痛恨曾奪去長兄生命的傳染病,

      從小立志學醫,不讓“猛虎”傷人。
      道固遠,篤行可至;

      事雖巨,堅為必成。

      他就是我國生物醫學領域

      杰出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

      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

      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

      主要奠基人侯云德

       

      他獨立編著的《分子病毒學》長達105萬字,

      被奉為病毒學“圣經”。

      他率領團隊相繼研制出2個國家Ⅰ類新藥

      和6個國家Ⅱ類新藥。

      ……

      在侯老等眾多專家、醫務人員多年努力下,

      我國建立起相關檢測技術體系,

      在突發疫情處置中“一錘定音”。

       

      跟病毒搏擊了一輩子,

      侯云德從不懈怠。

      “如果讓我對年輕人說點什么,就是要學點哲學。

      哲學是規律的規律,在更高層次指導科研。

      認識實踐再認識,直到無窮。”

       

      劉永坦:

      科技可以興國

      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為我國海域監控面積的全覆蓋提供技術手段;

      40年堅守,帶出一支“雷達鐵軍”……

      他就是劉永坦!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

      第二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劉永坦回憶說,

      他的童年被顛沛流離的逃難所充斥,

      讓他從小就對國家興亡有著深刻理解。

      “永坦”是家人對他的祝愿,

      更代表著國人對國家的期許。

      劉永坦堅信,

      科技可以興國,

      他一定要實現這個最樸素的愿望。

       

      劉永坦說:

      “雷達看多遠,國防安全就能保多遠。

      這樣的雷達別的國家已經在研制,

      中國決不能落下,

      這就是我要做的事。”

       

      錢七虎:

      我的使命就是為國鑄造最強盾牌

      他用畢生精力成就一項事業,

      建立起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

      創立了防護工程學科,

      引領著防護工程科技創新,

      為我國鑄就固若金湯的“地下鋼鐵長城”。
      他,就是戰略科學家錢七虎

       

      1937年8月,

      母親在戰亂逃難的途中生下他,

      他在苦難中艱難成長。

      新中國成立后,

      他依靠政府的助學金,

      順利完成中學學業。

      他成績優異,

      成績單被當作慰問品

      送給參加抗美援朝的志愿軍

      新舊社會的強烈對比,

      讓錢七虎報效國家的感情日益強烈。

      錢七虎:

      “國家間的軍事競爭就像兩個武士格斗,

      一人拿矛、一人持盾,

      拼的是矛利盾堅。

      我的使命就是為國鑄造最強盾牌。”

       

       

      我們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從這些大師身上,

      我們看到了無數珍貴的品質,

      夙興夜寐、宵衣旰食

      矢志報國、終身不悔

       

      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可走

      科研的道路布滿荊棘,充滿挑戰,

      此時此刻,

      更有無數的科研工作者,

      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一步一步前行在各個領域

      創造屬于自己和祖國的輝煌

       

      為他們喝彩!

      為他們鼓掌!

       

       

      [責任編輯:全志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婷婷啪啪婷婷啪啪|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一嫁三夫电影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种子网盘|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国产精品乱子乱XXXX|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eeuss免费天堂影院| 欧美变态另类刺激|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 18女人毛片水真多免费| 日本三级视频网站|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赵云腹肌下的紫黑巨龙h| 天堂网在线www|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玉蒲团之偷情宝鉴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www.色婷婷| 最近韩国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 | 国产大片www| yy4080李崇端60集视频|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日本不卡免费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视频|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黄页网址大全免费观看35|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