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時代楷模”高思杰:再進莊臺 已近小康

      2018-10-25 15:36:00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號

        綿綿秋雨將淮北平原暈染得綠中透黃,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9月6日一大早,我和潁上縣的三位同志一起乘車,穿過疏疏密密的雨絲,沿省道、縣道、鄉道和曲曲彎彎的河堤行進,尋訪十多年前淮河特大洪水時采訪報道過的莊臺(淮河流域行蓄洪區內住人的高臺)、人家。

        “渾濁的洪水拍打著孤島式的莊臺,堆在莊臺半坡的柴草垛逐漸被洪水拆散沖走,莊臺上污水遍地、泥濘不堪,農戶的房屋內外堆滿‘搶’上來的泛著霉味的糧食、柴草,壓水井、拉絲井提上來的飲用水變成了黃褐色……黨員干部一波波地趕過來,救濟物品在機駁船的轟鳴聲中搬上了莊臺,鮮紅的黨旗懸掛在臨時黨支部駐地的房頂上,黨員干部的吆喝聲格外響亮:‘李耕田面粉1袋、大米40斤、煤200斤’‘張建國面粉1袋、大米100斤、煤200斤’……”

        這就是烙印在我心底里的淮河行蓄洪區莊臺的形象。2003年,淮河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洪水。2007年,淮河再次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緊急關頭,淮河沿岸行蓄洪區人民執行國家命令,打開閘門,把洪水引入自己家園,保證淮河全流域安全,用行動書寫不屈不撓的抗天歌、奉獻歌、奮斗歌。兩次全程參加淮河特大洪水一線采訪報道的我,記憶中的素材一打連著一打,十多年過去了,那水、那人、那景、那情,依然銘刻心底。

        “還有幾分鐘就到溜孜口莊臺了。”司機師傅的提醒把我拉回到現實行程中。得益于柏油路面助力,僅用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便來到位于淮河唐垛湖行蓄洪區最下段的賽澗鄉堤壩上。左側,淮河及其故道煙雨朦朧;右側,行蓄洪區內稻香陣陣;前方,白墻紅瓦綠樹逐漸清晰。一時間,我有點恍惚,這里的地理位置和記憶中的完全重合,可莊臺似乎已不是那座莊臺。筆直的道路,整齊的樓房,聳立的供水塔,標配的供電供水設施,水沖式的公廁及戶內廁所,整潔的環境,布局合理的綠化……感覺是在看一部浩瀚的歷史劇,記憶中雜亂、貧困的莊臺漸漸遠去,隱入時光隧道。鏡頭翻轉,新時代的新莊臺呼嘯而來,在淮河兒女的奮斗中,從內到外彰顯著精氣神。

        順著莊臺南側的主干道路往里走,時不時會有鄉親和我們打招呼,我一眼就認出了十多年前淮河大水時多次采訪過的李兆局大爺和張永琴大媽。

        “我85歲,她82歲,過去人活七十古來稀,現在人活八十不算奇,這日子過得開心得很。”在小院的過道里一坐下,李大爺的話匣子便打開了。“我們這個溜孜口莊臺以前在洪區里面,臺子矮,一到下大雨就怕得慌,就要搬家,搬晚了就出不來了。搬家三年窮呀,搬來搬去東西都丟了。”李大爺回憶說,“這個新臺子是政府幫著建的,還叫溜孜口,建好31年了,有28米高,洪水上不來,搬過來住也有28年了。”

        坐在旁邊的張大媽接過話茬,“從那時起就沒再搬家了,當時條件也不算好,就是地有點緊張。那次漲大水,你來采訪看見過,這都是泥巴路,前邊也沒有護坡。”

        “2007年你拍過的,我們一家7口人住4間房,臺子后半坎的廁所被水淹了,上廁所可難了。”李大爺補充說。

        “現在呀,我們家8口人有10間房,小院子也有好幾十平方。”說到現在,李大爺和張大媽笑得合不攏嘴,“跟城里人一樣了,我們老兩口早晚吃素菜,中午葷素搭配,還要喝點酒。這日子過去想都想不到,活著有勁,我們倆都80多了,爭取活過100歲。”

        老人家爽朗的笑聲充滿了自信,傳遞著溫暖。鎮里駐村扶貧干部介紹說:“現在農村80-99歲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享受92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每年還有200元的高齡補貼,政府照顧周到著呢。”

        告別了李大爺張大媽,我們離開溜孜口莊臺,沿行蓄洪區內的生產撤退道路逆“流”而上,前往唐垛湖行蓄洪區上段繼續尋訪。平坦的柏油路面雨花點點,依地勢蜿蜒融入無邊的原野,淺黃的水稻、濃綠的大豆、紫紅的高粱穗、鼓脹脹的玉米棒,爭相展示沿淮低產田改造的成果;路旁的十樣景、格桑花和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花草簇擁成伴,連成一線、結為一帶,律動著“皖北水鄉、多彩潁上”的生態樂章。這是滔滔洪水中的海市蜃樓?不,這就是做活了“水文章”的淮河安徽潁上段的行蓄洪區。

        上了一段長長的坡道,便到了唐垛湖行蓄洪區最上段的堤壩頂端。壩外,淮河故道水鳥飛起,落在對岸的楊樹林里,楊樹林的外邊便是改道后流淌到今天的淮河——淮河兒女的母親河。

        這段大堤上相隔不遠有五個莊臺,屬于潁上縣王崗鎮淮羅村。今年68歲的李家良就住在居中的二羅臺子上。老李小時候在縣城上到高一,是莊臺上小有名氣的“文化人”。一見面,老李便興致勃勃地邀請我們到莊臺各處看看,感受感受他們莊臺的新變化。

        莊臺南面靠近淮河故道的是原生態的草皮護坡,頂端一排紫薇絢爛綻放,仿古的防水城垛守護著莊臺,白墻灰瓦的四排民居整齊排列,東端后排是村委會、黨員活動室、村民服務廳、自來水供水塔,西端中部是淮河人家古民居,陳列著古色古香的生產生活用具。環繞莊臺的柏油路用白色的邊界線與縱橫貫通的巷道連接,莊臺內外桂花、翠竹與各色綠植相映成趣,成群的鳥兒飛來飛去,時不時還要亮亮清脆的歌喉。

        “我們這個莊臺是1984年開建的,1985年建成搬過來。從最初的土堆子到現在的美麗莊臺,這幾十年走過來不容易呀。”一邊走一邊介紹,老李的聲調充滿激情,有奮斗、有奉獻、有感激、有憧憬,“國家搞精準脫貧,抓莊臺綜合整治,我們莊臺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了,老災窩成了旅游景點了,連省委書記都說我們這‘是淮河風情的莊臺人家、是美麗鄉村的生動樣板’呢。”

        和老李深聊后得知,老李從行蓄洪區剛搬遷過來時,5600平方米的莊臺上面住著300多口人,一遇洪水各種雜物、糞便、污水遍地,蚊蠅遮天,極易感染疾病,干群關系也比較緊張。改革開放以來,咱們國家變富了、變強了,持續不斷地投入讓淮河沿岸變了樣,讓行蓄洪區的莊臺羽化成蝶。“現在好了,我和老伴種地每年有近萬元收入,平時還可以打打短工、挖挖野菜,增加收入,每年收入有18000元左右。村里考慮我老伴常年生病、還有殘疾,要把我納入貧困戶幫扶,我堅決不同意。我好手好腳、能跑能跳的,要自力更生、自己干,不能賴在國家身上。咱們國家也不容易,搞建設哪哪都要錢,我雖然上了年紀,也要爭取多作貢獻。”老李的話說得特有底氣、特別硬氣。

        從1997年7月28日在家鄉阜陽當了一名電視新聞記者以來,我見證并記錄了這片土地角角落落的發展、改革開放點點滴滴變化。十多次全程參加淮河特大洪水、大洪峰抗洪搶險救災一線報道,老李這樣的“老淮河”,我采訪報道過很多很多。歲月揉皺了他們的面龐,但他們的眼神依然堅定,他們知道苦但從不叫苦,他們知道累但從不怕累,他們不說奉獻但他們一直在奉獻。這便是淮河的筋骨,這便是淮河兒女的情懷,這便是全面小康的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正伴隨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推進,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淮河之濱的一個個莊臺上實踐著、實現著!(作者:高思杰)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把女人狂躁的免费视频|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 护士好爽好深好多水|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福利片|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性满足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男人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刺激| 咪咪色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色| 激情网站免费看| 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呻吟| 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天堂资源在线www中文| 五月天婷婷在线观看视频|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影视下载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美国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aaa日本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在线观看 |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老头一天弄了校花4次| 国产国产成年年人免费看片| 99ri在线观看|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秋霞免费一级毛片|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