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
清秋絢爛,五谷豐登。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
愿普天下的老人健康久久、幸福久久!
重陽節,
早在戰國已然形成,
至唐代走入民間,
并固定在農歷九月初九。
根據《周易》的理論,
“六”為陰數,“九”為陽數,
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陽數相重的日子,
這才有了“重陽節”的名稱由來,
也稱“重九節”。
重陽節·主題
祭祖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中元,
并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因此,重陽節的第一個主題,
就是祭祖,
這是一個游子風塵歸來、后人祭奠先人的節日。
敬老
九,為陽數的極數,
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
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
有著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
祝福老人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這是重陽節的第二個主題。
登高
望遠,是為了觀賞美景,
而登高,傳說是為了避災祈福。
在秋高氣爽之時登山“辭青”,健身祛病,
這是重陽節的第三個主題。
賞菊
重陽時節,落木蕭蕭,百花凋零,
此時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驕姿,獨攬天地秋意。
重陽,是一個賞菊的節日,
菊花,是屬于重陽的主角,
因此重陽節的第四個主題,
就是賞菊。
重陽節·詩詞
寥廓江天萬里霜。
勝似春光,
不似春光,
一年一度秋風勁,
戰地黃花分外香。
今又重陽,
歲歲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現代·毛澤東
采桑子·重陽
每到重陽,很多人就會想起毛澤東這首耳熟能詳的《采桑子·重陽》,馬上涌上心頭的便是“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的精彩詩句。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悲秋”歷來是一個傳統主題。而毛澤東的這首《采桑子·重陽》則氣勢磅礴,胸襟開闊,意象萬千,曠達情懷呼之而出。
白頭翁入少年場。
還似今朝歌酒席,
中有孤叢色似霜。
滿園花菊郁金黃,
唐代·白居易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這首詩寫得新穎而別致,詞約而意豐。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醉舞荷吾君。
邊頭幸無事,
嬌歌落塞云。
橫笛驚征雁,
殺氣傍中軍。
霜威逐亞相,
登高會昔聞。
九日黃花酒,
唐代·岑參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重陽佳節,邊境安寧,眾將士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歡樂,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此花開盡更無花。
不是花中偏愛菊,
遍繞籬邊日漸斜。
秋叢繞舍似陶家,
唐·元稹
菊花
重陽為一年節令之晚,因為菊花綻放為百花開盡之后,于是,重陽惟有菊可賞。所以正如詩人所說,不是我毫無理由地偏愛菊花,而是因為,它是大自然的最后一叢收官之作啊,菊花是最后一捧盛放的芬芳。
看少數民族如何尊老敬老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重陽節的真正意義是“尊老敬孝”。因此,1988年我國將農歷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
事實上,我國各少數民族中也都有不同的敬老習俗,積極倡導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布依族
祭祀“老人房”
在云南省羅平縣多依河兩岸,布依族聚居的每一個村寨的最高地點,都有一幢獨特建筑——老人房。相傳遠古時,布依山寨中有一家母子倆,兒子不孝順、折磨母親,一只豹子便吃了逆子,并把老人送到寨子最高的地方安置。這一天正是農歷二月第一個屬兔日,于是,寨主召集寨民在這里蓋起“老人房”,從此年年祭祀。祭“老人房”是布依族最隆重的祭祀節日:祭祀時,請兩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象征寨神)坐在老人房內,全寨成年男女要沐浴、更衣、殺豬宰雞祭獻,以此祈求五谷豐登,人畜平安。
朝鮮族
為老人量身定制節日
尊重長者,關愛老人,朝鮮族身體力行!盎籽纭薄盎鼗楣潯薄袄先斯潯钡,都是為老人量身定制的節日。
朝鮮族“老人節”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等朝鮮族聚居區。1984年,延邊州將每年的8月15日定為“老人節”。節日當天,身著盛裝的年輕人敲起長鼓,跳起象帽舞,以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生活幸福。
彝族
《讓路詞》流傳
在金沙江、瀾滄江流域的彝族村寨中,廣泛流傳著這樣一首《讓路詞》:“窄處相遇,讓路有律;老重我重,應我避讓;我輕老重,熱心幫忙;老輕我重,亦應我讓;學會讓道,心地賢良;跟老人搶道,性如豺狼”。受《讓路詞》的熏陶,當地彝族村寨都具有尊老敬老的美好風尚。
壯族
給老人“補糧缸”
壯族認為九九重陽,天高氣爽,是個吉利日子。這天,出嫁的女兒要帶上兒女回家為父母祝壽,并提三五斤新米回來“補糧缸”,寓意“補糧添壽”。
苗族
好酒先敬長者
在苗族的各種宴會中,總是老年人、長輩入正席落座后,青年人方可入席;在婚嫁喜慶飲酒場合,要由長者先開杯。好酒必先敬長者,佳肴必先讓老人。
藏族
禮待所有老人
藏族傳統中,不論是對待自己家里還是素不相識的老人,都要有禮貌。老人一般都被安排在光線充足、溫暖舒適的房間;家中添置衣服,要先考慮老人。老人因事外出,家里要派人一道前往。老人騎馬,陪同的人牽馬步行。
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晚上,藏族同胞全家吃古突(用糧食、蔬菜等九種食物做的九寶飯)辭舊迎新的時候,總是先請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媳婦總是搶先背回第一桶水,調制成酥油茶敬獻給老人,以此表示晚輩對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侗族
老人們約會春天
貴州南部地區侗族的老人節定在春天。節日當天,各村寨的老人們相約到坡上,談論往昔友情,傾訴當家后的苦衷,并且集體進餐,盡興唱歌。
白族
老人坐“花轎”
云南大理白族的耆老節定在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節日里,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披紅帶彩,被請進花轎,由村里青年人抬著,游村一周后,全村設宴,晚輩們都來向老人們祝福。
哈尼族
栽下松樹祝福老人
每年農歷臘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節。清早,老人梳洗后換上新衣,準備歡度自己的節日。成年人在家殺雞宰鴨,籌備美餐。小伙子要將小松樹栽在過節的坪場周圍,姑娘們挑來清水給小松樹澆下定根水,象征青年人祝愿老人們像青松一樣健康長壽,永葆青春。
錫伯族
見了老人要“打千”
錫伯族見了老人和長輩要“打千”,就是把左腳向前邁半步,雙腿下屈,雙手按在左膝蓋上問好。每逢過年,兒女們要給父母叩頭拜年,然后再給其他長輩拜年。
景頗族
舉辦隆重“敬老會”
每年初秋時節,景頗族會舉辦隆重的“敬老會”。青年們打響火槍,放爆竹,爭著請村寨老人到自家竹樓做客接受敬酒。黃昏時分,人們集體跳起“敬老舞”,以示對老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