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深刻理解“改革開放是新的偉大革命”這個論斷

      2018-08-30 15:37:0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 陳培永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歷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了我們黨歷史上一次新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這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對改革與革命關系的重大判斷,其中深意值得我們深刻領會。改革是改革,革命是革命,改革何以被稱為革命?這一判斷對全面深化改革實踐有什么樣的啟示?這是理解把握新時代改革開放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

        改革是對革命事業的傳承

        人類社會歷史的變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革命,一種是改革。改革與革命是不同的事業,有不同的實踐路徑。革命是自下而上的,是被壓迫、被奴役階級為求得生存與發展而進行的暴力行動,是執政者的執政地位被動地受到沖擊的變革方式,是暴力性的、破壞性的、顛覆性的;改革則是自上而下的,是執政者為維護執政地位主動采取的變革方式,是溫和的、建設性的、循序漸進的。對執政者而言,要杜絕自下而上的革命的出現,就必須自上而下地主動改革。所以有人說,改革總是與革命賽跑,不主動推進改革,就有可能被革命。

        正如馬克思所言,“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革命在人類社會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文明進步和公平正義的動力,曾給被壓迫民族、受奴役的底層民眾提供了光明道路。中國近代史也證明了這一點。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中國革命的意義,都不能否認革命改變了20世紀以來中國的歷史航向,并奠定了今天中國社會發展繁榮的基礎。我們不能忽視一種錯誤思想傾向,那就是認為現在進入后革命時代了,要徹底地告別革命,把革命放進歷史的博物館塵封起來;更有甚者,借著反思革命的名義質疑革命、污蔑革命,抹黑、矮化革命者的形象。

        新時代背景下講改革,不能割裂其與革命的關系,更不能給曾經進步的革命潑污水。革命原本是一個充滿進步、希望、積極、先進色彩的詞匯。尊重歷史,就必須尊重革命,尊重那些心懷崇高理想信念的革命者。但強調尊重革命,不代表我們看不到革命的暴力性,無視它可能會帶來消極結果。革命手段的暴力、破壞特質決定了其有潛在的危險。如果控制不好,革命持續不斷地進行,該結束的不結束,反而還要高歌猛進,就會出問題,“文革”就是一個例子。

        現在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新的偉大革命,這個論斷表明它沒有放棄革命的理想、革命的事業,它強調了改革是對革命事業的傳承,使革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內涵,把革命的批判性邏輯、解構性邏輯轉為了建設性邏輯、建構性邏輯。

        這個判斷也表明,革命與改革不是對立的,而是有內在關聯的。革命事業如果不通過改革進行下去,革命的追求就可能被葬送;改革如果沒有繼承革命事業,那改革就是背叛。我們通過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改革則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同之處只是在于,改革不改變基本制度,改變的是具體體制。

        革命是馬克思主義的關鍵范疇,是中國共產黨的標志性話語。我們黨通過革命成為執政黨,但絕不是要“告別革命”,絕不是說就不再是革命黨了。那種認為“只講執政黨不要提革命黨”“再講革命不合時宜”的觀念,危害在于讓革命失去了正當性,看似針對革命而言,實際上也會使執政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視改革為“第二次革命”、新的偉大革命,這個判斷飽含著政治智慧,它保證了中國共產黨前后歷史階段、前后從事事業的連續性,讓忠誠于革命的人不至于失去目標,繼續將智慧和力量投入到改革上。我們黨依然是革命黨,只是現在重點任務發生了變化。同樣是革命范疇,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它應該有側重點的不同,有主攻方向的不同。

        從政治革命到社會革命

        “革命”一詞包含“革”和“命”兩層意思,如果說“革”是指對舊制度、舊秩序、舊社會的革除、摒棄,那么“命”就是對新制度、新秩序、新社會的命制、建構。“革”是服務于“命”的,革命的目標是建立新制度、新秩序、新社會,如果只強調“革”而不注重“命”,不追求對新制度、新秩序、新社會的命制,那就只能是“革命尚未完成”。

        “革”與“命”實際上正對應于革命的兩種形式,那就是“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新的偉大革命,實際上彰顯出革命的“命”的內涵,凸顯出“社會革命”的意蘊。比起政治革命強調的主要是“革除”,作為社會革命的改革更強調的是“命制”。改革是對革命事業的再推進、再努力,它是要在政治革命推翻舊制度、舊秩序、舊社會后,完成對新制度、新秩序、新社會的建設、構造。

        政治革命是通往社會革命的手段,社會革命才是依歸,是終點。但我們不能割裂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從廣義上看,政治革命也是社會革命的一部分,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一部分。在中國,社會革命從政治革命開始,沒有政治革命奠定的前提,社會革命也就無法進行。

        改革既然是一場社會革命,就絕不僅僅是社會某個方面、某個領域的變革,而是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如果說一開始的改革開放是重點突破,那么今天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實踐,則完全呈現出全方位社會變革的意蘊。

        這場全方位社會變革的起點是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指出:“生產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從歷史的發展來講是最根本的革命!弊鹬貧v史發展客觀規律,就應牢記生產力的基礎性地位,立足中國的客觀實際,也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伊始的現實是生產力落后,必須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但僅僅停留在生產力層面上,改革就不可能與革命處于同等地位。解放生產力只是改革的一個方面,發展生產力只是改革的一個目的。改革不能止步于此。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要改掉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就要變革政治上層建筑和社會意識。這是改革最根本的哲學邏輯,它意味著生產力發展不代表改革的所有方面,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社會意識也是改革的題中之義。

        今天講全面深化改革,所追求的不僅是經濟體制的改革,還包括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甚至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它意味著經濟關系、政治制度、社會生活、文明方式以及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深刻變化,它是社會各個領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社會結構各個要素的變革。這個過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質的飛躍,因此說改革就是一場革命,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新的偉大革命。中國改革歸根結底要使中國社會從傳統走向現代,使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如此,改革才算完成,社會革命才算成功。

        更為艱巨的偉大斗爭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刻領會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新的偉大革命這個論斷的深意。它說明,中國改革的目標是明確的,即完成革命的事業、革命的理想,取得社會革命的最終勝利;它也說明,改革本身是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是中國各方面體制以及社會成員的思想觀念的全方位轉型;它還說明,改革是問題倒逼而產生,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必須去干的問題。

        革命不易,很多人付出艱辛、獻出鮮血和生命最終才取得成功。把改革稱之為革命,給改革者的重大提醒是,進行改革事業絕非易事,一定意義上更為艱巨,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氣和智慧,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

        我們需要認識到推進社會全面變革、完成社會革命的長期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全面深化改革是長期的變革,是具有徹底性、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的變革。而且,也只有這樣的全方位改革才能稱得上是一場革命。

        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完全可以說就是一場“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偉大斗爭”就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它絕不是修修補補就能實現的,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難度應保持必要的清醒,認識到它是更為艱巨的事業,要知難而上,不能畏難而退;要從長謀劃,不能亦步亦趨;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能急功近利,以為可以一勞永逸,遇到挫折就偃旗息鼓。

        今天的改革不再是剛剛開始的時候。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推進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變革,具有前所未有的緊迫性,改革的目標和思路變得復雜起來。這個時候,改革越往前推進,越往縱深發展,問題和矛盾越多,挑戰和困難越大。

        如果說生產力問題是激發社會活力、人的潛能創造財富的問題,那么生產關系問題則是要理順人與人的關系、解決公平地分配社會財富的問題。涉及人與人的關系,觸碰生產關系、社會關系,就比以人與自然關系為中心的生產力問題復雜得多。更何況,要理順生產關系,實現社會公平、共同富裕,就必須觸碰政治上層建筑,解決體制弊端。這決定了改革越是進入到攻堅期、深水區,就越要啃硬骨頭。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綜合考量、統籌兼顧。解決經濟優化發展問題,只在經濟領域施策、想辦法,是斷然解決不了的;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只講環境保護、呼吁生態文明理念,也是斷然解決不了問題的;解決社會建設問題,只在社會領域發展民生、強調公平正義,也斷然解決不了問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已經牢牢捆綁在一起,必須綜合地、整體地、全面地把握。

      [責任編輯:張曉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1在线| 中文字幕的电影免费网站| 91禁漫免费进入| 最新孕妇孕交视频|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aa级女人大片喷水视频免费|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在线播放免费播放av片|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 美妇岳的疯狂迎合|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啦啦啦中文在线视频6| 124du在线观看|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百合潮湿的欲望|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2021|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抱着cao才爽|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 japanese色国产在线看免费|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456| 美女被艹免费视频| 国产丰满老熟女重口对白|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欧美激情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视频|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GIF免费| 国产免费看插插插视频| 69视频在线是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