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且看塞上“綠肥黃瘦”——寧夏奮進60年巡禮之生態文明篇

      2018-08-28 21:3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銀川8月28日電 題:且看塞上“綠肥黃瘦”——寧夏奮進60年巡禮之生態文明篇

        新華社記者靳赫、任瑋

        寧夏雖有“塞上江南”之稱,但山多川少,在黃河無法滋養到的干旱地區,風大沙多是人們抹不去的生存記憶。“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沙子走,抬腳不見蹤。”滿目蒼黃一度是寧夏的生態底色。飽嘗生態惡化之苦的寧夏,過去幾十年間戰黃沙、治水土,染綠荒山、扮靚城鄉,一代接著一代干,繪就一幅全新的生態畫卷。再看今日塞上,已是“綠肥黃瘦”。

        人進沙退 生態逆轉拓寬生存空間

        長風裹挾著黃沙,從毛烏素沙地深處襲來,一路向前挺進。直到沙地西南邊緣的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沙再難寸進。擋住它們的,是拔地而起的“綠色長城”——檸條、沙拐棗、樟子松等植物茂密生長,延伸到遠處與天際線相接。

        筑綠遏沙,是寧夏幾代人修復生態的“主戰場”。寧夏三面環沙,干旱少雨,生態環境十分脆弱。1958年自治區成立之初,全區沙化土地面積達2475萬畝,約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24.8%。由于過度放牧和開墾,生態環境一度持續惡化。

        “我十幾歲時,村子周圍的草都被羊啃完了,沙子也進了村,小孩常從沙丘直接跳上屋頂玩耍。有時刮起大風,房子一夜之間就被沙子埋了。”54歲的陳有強是吳忠市鹽池縣二道湖村村民小組組長,沙害之苦令他至今難忘。

        為了生存和發展,寧夏人向黃沙宣戰,防沙治沙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基礎性工程。2003年起,寧夏實行全境禁牧封育,加快草原植被恢復,并依托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逐步完善不同區域的防沙治沙模式。同時將防沙、治沙、用沙相結合,引導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推動山川土地由“黃”向“綠”轉變。

        如今,寧夏沙化土地面積已縮減到1686萬畝,荒漠化土地面積也由20世紀末的4811萬畝減少到4184萬畝,實現了沙漠化逆轉,沙化、荒漠化土地連續20年“雙縮減”,肆虐的黃沙日漸溫馴。

        咬定青山 牢鑄生態安全綠色屏障

        盛夏時節,寧夏南部的大山之間滿眼蒼翠,山桃、山杏、云杉、刺槐和各種叫不上名字的灌木、苔草層層疊疊鋪滿山坡。山澗溪水潺潺,不時有野雞、野兔從路旁躥出。

        這里是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寧夏西海固地區,曾經十年九旱、十山九禿。在詩人筆下,這里的春天“風一咳嗽,吐出漫天的黃沙”。

        “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為了多收糧食,農民不得不將山坡墾成農田。”固原市林業局局長陳勝遠說,生態惡化加劇,土壤越發貧瘠,西海固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怪圈。

        貧困人口易地搬遷、天然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得益于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實施的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昔日滿目焦黃的西海固變身“旱塬綠洲”。固原市森林覆蓋率更是超過25%,林草覆蓋度達到73%,年均降水量由10年前的200毫米左右增加到約450毫米。

        “樹多了,雨水多了,山上沖下來的泥沙卻少了。到了晚上,山里還會傳來豹子吼,這聲音十幾年都沒聽見過了。”72歲的固原市原州區張易村村民趙丕條說。

        脫胎換骨的西海固正是寧夏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據寧夏林業廳副廳長平學智介紹,目前寧夏林地保有量已達到2834萬畝,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35%,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分別從1958年的117萬畝、1.5%增加到1091萬畝、14%,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生態安全屏障已初步形成。

        生態和諧 “綠色福利”普惠城鄉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人民公園里,胡楊垂柳迎風起舞,奇花異石繽紛奪目,亭臺水榭等點綴其間,一湖九橋、一園十景,美不勝收。這座宛如江南園林的公園本是當地一座發電廠的排灰場,曾是大武口區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往下挖兩鏟子,還能看到粉煤灰。”公園管理人員韓小英說,11年前排灰場改造之初,種下的植物燒死一批又一批。但是再難也要改造,人們的生活已容不得這樣的污染。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發展理念轉變,寧夏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打響藍天保衛戰、綜合整治黃河流域水污染、推進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等系列措施紛紛取得實效。

        人居環境持續向好,越來越多城鄉群眾從中受益。在城市,錯落分布的小微公園讓老百姓“開窗就能賞景,出門就能游玩”;在農村,“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等困擾群眾的問題得到根本扭轉,一批批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也建設起來。

        “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村里有了保潔員,家里的旱廁也改成了水沖廁所,農村再不像以前那樣‘土里土氣’了。”吳忠市青銅峽市地三村村民郭燕萍說。

        “綠肥黃瘦”見證了寧夏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也給當地群眾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如今的寧夏正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向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美、空氣更清新”的美好愿景闊步向前。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网站|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美女胸又大又黄又www的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61794|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都市激情亚洲色图|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www.sifangpian|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污视频| 91香蕉短视频|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无遮挡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男人桶女人羞羞漫画全集| 午夜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视频你懂的|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91麻豆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成年午夜性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用被子自w到高c方法| 免费在线视频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 黑执事第二季免费观看|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侵犯一色桃子视频 |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