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軍墾名城,讓紅色記憶代代相傳!

      2018-08-14 23:4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8月14日石河子訊 (記者 尹賽楠)八月的石河子,陽光明媚,滿城芳菲。寬敞整潔的街道兩邊,鮮花盛開,果樹累累。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這座城市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令人陶醉。“石河子市是聯合國首肯的‘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無論是空氣質量,還是綠化面積,它都名列前茅。”看到如今這片生機盎然的沃土,我們幾乎無法相信,六十年前的這里,卻是一片茫茫戈壁,狂沙漫天……

        采訪團記者參觀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8月14日上午,“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聯合采訪團來到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走進這座文化底蘊豐厚的革命圣地,仿佛翻開了一本厚重的歷史教科書,讓人在震撼與感動中久久無法平靜。

        “雄獅十萬到天山,且守邊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樣好,何須爭入玉門關。”1952年2月1日,毛澤東主席向10萬駐疆部隊將士發布命令:“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捍衛祖國。”一道極富激情和詩意的軍令,開啟了邊疆戰士艱苦奮斗,屯墾戍邊的輝煌歷程!

        踏入軍墾博物館,只一瞬間,記者們就仿佛被帶進那段早已逝去卻又并不遙遠的記憶中……一把需要七八個人拉動的巨大木犁,反映了屯墾初期兵團條件的惡劣程度;“地窩子里的新房”用人物雕塑和真實場景,再現了當年老軍墾拓荒的艱難困苦;茅草屋里,一群穿著厚棉衣的孩子們,并排趴在半截土墻上,專注地寫作業;巨幅半景畫《屯墾戍邊》,在圓弧狀的展廳中鋪天蓋地。一半油畫,一半實景,站在畫前,仿佛融入畫中:千軍萬馬開進了沉寂的戈壁荒灘,把亙古荒涼之地變成了激情燃燒的熱土!

        巨幅半景畫《屯墾戍邊》吸引記者們駐足圍觀。(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這是一件1950年配發的軍大衣,里里外外、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補丁加起來共計296塊。”順著講解員手指的方向,記者注意到了它。“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的新疆,百廢待興。軍墾戰士們響應王震將軍的號召,節衣縮食,把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于新疆建設,這件軍大衣正是當年老軍墾艱苦創業的物證。”

        今年36歲的徐媛,是博物館中一名普通的講解員,當然,她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兵團人。2003年大學畢業之后,徐媛選擇回到石河子,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中當起了講解員,只是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一干,就是整整15年。“小時候,就經常聽父輩們的軍墾故事,而因為工作的緣故,也讓自己對于當年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觸。”

        作為了解兵團、弘揚屯墾戍邊精神的窗口,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曾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AAAA級國家旅游景區”等稱號。迄今為止,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共接待國內外來賓300多萬人次,先后接待數十位黨和國家領導人。

        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講解員徐媛。(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身為兵團人,我有責任和義務將老一輩人的軍墾精神傳承下去”,徐媛說,她不僅要讓自己的下一代了解,還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屯墾戍邊,建設新疆。紅色記憶,代代相傳。”對于新時代的年輕人而言,這是軍旅片中才能聽到的宣傳口號,但在石河子,它卻承載了一代人波瀾壯闊的不凡經歷!

        作為一名“老北京”,原石河子第二中學教師趙大成可以說是扎根邊疆的典范。“1960年的時候,我來到了新疆石河子,那時候只有20歲,而這一呆就是58年。”

        回憶從前,趙大成印象最深的就是王震將軍的一席話:“來自井岡山,轉戰南泥灣,戍邊建兵團,安家戈壁灘。”趙大成說,自己把一生都留在了石河子,親歷了這里的開發、建設和發展。“幾十年來的朝夕相處,石河子已經在我的靈魂深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石河子第二中學教師趙大成。(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趙大成的心愿自然是桃李滿天下。“在石河子任教的三十多年里,最讓我自豪的就是我的學生。”趙大成回憶,當初有兩位學生,一個成為了新疆第一位國家級院士;另一個考入了清華大學,成為了化工系教授。

        “過去,石河子像一個團部那樣渺小,但它為我上學、工作創造了條件;現在,石河子一天天變得美麗富饒,又為我在這里養老提供了便利。所謂日久他鄉是故鄉,也許就是這樣的道理。”趙大成說,有時候,我們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幾十年來的相濡以沫,自己要感恩石河子的發展,更要感恩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軍墾精神,必將像紅色基因一樣,代代相傳。”(完)

      [責任編輯:尹賽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99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理伦片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小视频| www国色天香| 一嫁三夫电影免费观看| 一边摸一边揉一边做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久久精品电影院| jizz18高清视频|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五月天久久婷婷| 美女巨胸喷奶水视频www免费| 欧美激情校园春色| 毛片在线播放a| 日本黄色一级大片| 日本人护士免费xxxx视频|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亚洲最新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a|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男女一进一出呻吟的动态图|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日本成本人视频| 女人把腿给男人桶视频app| 女性特黄一级毛片|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