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庫布其】 牧民新村靠沙吃沙 搬出一片新天地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整齊的街道,寬闊的道路,沿街開著牧家樂,院內搭好了蒙古包,很多人家都有了小汽車……這里是杭錦旗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牧民新村,旅游旺季時,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這里。
十年前,這樣的幸福生活是村民們無法想象的。
被沙漠圍住的日子并不好過。村民孟克達來一家祖祖輩輩以放牧為生:養的少了維持不了生活,養得多了草原受不了。到上世紀末,大刀圖柴登的生態曾惡化到了人類不宜生存的地步。
2006年,杭錦旗黨委、政府為效解決庫布其沙漠腹地生態環境脆弱、生產資料匱乏、生活條件惡劣等問題,積極轉變產業發展方式,立足國家4A級景區——七星湖生態旅游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和三產帶動優勢,投資建設了占地面積500畝的集中居住區,并配套完善了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將分散在沙漠腹地的2個自然村36戶牧民搬遷至此,鼓勵農牧民轉租沙漠、入股企業、大力發展沙漠旅游服務業,進行生態修復和集約化種養殖。
孟克達來所在的大刀圖柴登整體生態移民,牧民們搬進了道圖嘎查牧民新村,原來居住的地方實行禁牧,騰出4萬畝草地和沙化地進行生態自然恢復。
因為靠近七星湖景區,牧民新村里的不少人開始從事旅游服務行業。移居過來后,孟克達來家也辦了牧家樂,在旺季,一天能接待200人。
隨著牧家樂越來越火爆,孟克達來家養的羊根本不愁銷路!把蚧臼枪⿷良覙,只有牛需要對外出售,”孟克達來說,開始時,年收入7萬多元,后來就遠不止這個數了。
再后來,孟克達來還買了兩輛裝載機,在億利集團的治沙工程上干活,收入也不少。如今,他家每年的收入已超過20萬元!艾F在的生活是十年前無法想象的。”
40歲的斯仁巴布搬到牧民新村后放棄了放牧,去到景區里幫別人開沖沙車,開始對沙漠旅游有了初步的了解。到2009年,他和妻子也開起了牧家樂,隨后又和孟克達來等5個伙伴共同組建了越野車隊,為游客提供自駕服務,如今家里年收入超過15萬元。
對道圖嘎查牧民新村的人來說,很多人和孟克達來和斯仁巴布一樣,搬來牧民新村的同時,也告別了牧民身份,從事起其他職業:有的當起了產業股東,將閑置的“荒沙閑地”轉租給企業或入股企業,參與到沙漠治理和改造中,取得固定收入;有的當起了種植工人,組建民工聯隊跟隨企業種樹、種草和中藥材;有的開起了牧家樂,發展民宿或牧馬、拉駱駝等;有的當起了新型牧民,立足七星湖景區成立養殖合作社,為景區及游客提供優質肉、蛋、奶等;有的則當起了產業工人,進入企業參與到沙漠健康藥業等生態產業中。
今年3月份,道圖嘎查牧民新村成立了庫布棋營沙旅游公司,共有28名村民入股,村里成立了駱駝隊、馬隊,配置了汽艇,還設立了蒙古大炮等當地頗具特色的旅游體驗項目,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提高。
旅游業的發展得益于良好的生態保障,道圖嘎查牧民新村的村民在放棄了傳統放牧生活之后,在大漠深處以另外一種方式詮釋了什么叫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上了靠沙吃沙的“生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