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踐行者】醫者情懷驅動創新攻關 挑戰權威改寫指南"梅開二度"

      2018-07-17 16:40:00
      來源:大洋網
      字號

        

       

        感言 

        “我首先是一個臨床醫生,醫生是我的終身職業。我的終極目標是為病人解決問題、解除痛苦,這是我做所有事情的初心。做科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用科學的方法來解答人類的生存之謎,因此科研帶頭人其實承擔的是沉甸甸的社會責任。然后,我還是一位老師。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將我的經驗毫無保留的教授給年青一代,這是傳承的責任。“ 

        研究方向 

        迄今為止,馬駿團隊共有16項研究成果被寫入美國權威教科書《放射腫瘤學原理與實踐》。6項研究成果被美國、歐洲和加拿大的指南采納,在全世界推廣應用。其中,國際上最權威的癌癥治療指南——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絡(NCCN)指南——共采納了15項來自中國大陸的研究,其中鼻咽癌4項,肺癌3項,肝癌3項,食道癌、淋巴瘤各2項,白血病1項。鼻咽癌的4項研究均來自馬駿團隊的研究成果。 

        大洋網訊 馬駿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院長、首席鼻咽癌專家。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特種醫學評議組副召集人、教育部和科技部創新團隊帶頭人,獲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致力于鼻咽癌治療研究30多年,幾乎傾注所有心血在鼻咽癌這一中國高發腫瘤的研究上。

        目前,在大部分癌癥的診療中,我國醫生都是遵循國外指南。但是在鼻咽癌的領域,廣州醫生團隊的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就在本月初,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對外發布,該中心的鼻咽癌研究團隊發布的研究成果,再次優化了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療方案,第二次改寫了國際指南。這一團隊的學術帶頭人,正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院長、首席鼻咽癌專家馬駿。從事鼻咽癌的臨床診療和科研創新三十余年,馬駿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研究出了適合中國人實際情況的鼻咽癌治療方案。他說,一切的創新,都是從一個醫生的初心出發,朝著減輕病人痛苦的目標前進。

        初心源起:醫者情懷驅動創新攻關 

        20世紀80年代中期,馬駿從湘雅醫學院本科畢業后來到廣州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就職,兩年后又考取了當時的中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師從國內從事鼻咽癌流行病學及臨床防治研究的第一人——閔華慶教授。馬駿說,閔教授善于結合邊緣學科、涉獵多領域、多學科的研究思路給了他很大啟發,也促使他對科研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另一方面,鼻咽癌是廣東的常見腫瘤。當時國內的鼻咽癌診斷手段簡單、放療技術落后、治療方法單一,病人生存率僅50%左右,在臨床中見到太多的患者飽受磨難,背后的家庭也十分煎熬,這帶給馬駿很大的觸動。比如28年前,他有一位患者是個19歲的年輕姑娘,確診鼻咽癌中晚期,治療后順利結婚、生子,持續隨訪情況令人欣慰;不料20年后復發了……姑娘的父母,從女兒剛發病的時候就退下工作崗位,用去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陪伴她奔走南北看病。“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很多,每個家庭都有一把辛酸淚。我希望能有機會幫助他們更多。”

        2000年,馬駿來到世界一流的癌癥中心之一的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接受博士后訓練。他說,在那里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提升和思維訓練,更重要的是發現國內的臨床、科研等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內心深處產生了更強烈的從事科研的驅動力。“如果想要更好地解決病人的痛苦,就必須從科學研究入手,提高我們自己的醫療技術水平。”

        攻克難題:挑戰權威改寫指南梅開二度 

        馬駿認為,做科研就要敢于打破陳規,要“敢想”。對于中晚期鼻咽癌,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的治療指南于1998年推薦的最佳治療方案是,先采用同期放化療,再打3個療程的輔助化療。但在高發區,臨床實踐中發現,使用這一標準治療方案,亞洲病人的嘔吐、黏膜損傷等副反應很大,會受很多苦,卻似乎沒有明顯獲益,還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

        指南一定是對的嗎?當然不一定。“醫學是不斷發展更新的,權威指南也需要后人不斷去質疑去驗證。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除了‘敢想敢做’,還要‘會做’,有理有據地去證實、去反駁。”馬駿說,驗證某一個治療方案是否能使患者獲益,最直接的證據來自設計嚴謹規范的臨床試驗研究。在21世紀之初,國內的臨床試驗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可以參考和借鑒的東西十分有限。馬駿帶著核心研究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究學習國內外經驗,把團隊骨干一批批送到國外進修,固定每周開展課題小組活動,向臨床醫生分享經驗,及時發現問題,規范診療活動。就這樣經歷了3年,2012年,這項大型3期臨床試驗終于順利完成,最終結果顯示輔助化療并不能使中國患者獲益,將他們從難受的輔助化療中解脫出來,為他們節省醫療費用近2萬元,縮短治療時間3個月有余。這項研究結果當年即被歐洲指南采納,次年(2013年)被美國指南采納,使指南上一直被作為最高等級——1級推薦治療方案的“同期放化療+輔助化療”被降級到了IIa級別的推薦。

        此后,研究人員持續攻克難題,希望為患者找到一種進一步提高療效、改善生存質量的優化治療方案,而他們的設想就是在同期放化療的治療步驟之前提前“加料”,做誘導化療。帶著這個想法,馬駿于2011年開展了另一項大型3期臨床試驗,經過嚴謹的設計與實施,該試驗于2016年順利發表,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同期放化療使用誘導化療可以給患者帶來獲益,該研究也成為近10年來唯一一個能夠提高局部區域晚期鼻咽癌總生存率,降低遠處轉移率的三期臨床研究。為了進一步確定誘導化療的療效,馬駿牽頭聯合新加坡及香港的研究者對鼻咽癌流行地區的4個臨床試驗共1000多例鼻咽癌患者的大樣本數據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最終確認誘導化療可以通過降低患者遠處轉移從而提高患者的總生存率,這一項今年發表的最新成果,再次改寫了國際指南——將最低級別(3級推薦)的誘導化療升級到2A級推薦。

        終極目標:要讓鼻咽癌成為歷史 

        目前鼻咽癌的五年存活率在80%以上,馬駿說,今后,希望通過一兩代人的努力,能將這一數據提高到90%~95%以上,讓鼻咽癌這種傳統的惡性腫瘤變成一種慢性疾病,使之成為歷史,這是鼻咽癌領域醫生的終極夢想。為了實現這一終極目標,目前臨床上還有很多研究項目正在進行。比如研究用低劑量的口服藥物來長期輔助治療;比如進口免疫治療制劑的國產化。這些研究都是有望兩三年內出成果。又比如,為了提高存活病人的生存質量,研究縮小放療照射范圍、降低劑量,將對身體其他機能的傷害降到最低。

        希望再過若干年的努力,能先將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進一步提高8個百分點。再長遠一點,正在研究的疫苗如果能夠研發出來,應用于鼻咽癌的防治,那么鼻咽癌就將真正成為歷史。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余廣彪、歐曉芳、楊森

        專題統籌:劉文亮、湯新穎、羅樺琳

      [責任編輯:張御舲]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视频你懂的| 一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欧美日本国产VA高清CABAL| 免费欧洲毛片**老妇女| 久久96精品国产|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站|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另类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1集|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mv| 欧美黑人粗暴多交高潮水最多| 伊人色综合久久88加勒|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可播放的欧美男男videos|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黄色a级片网站|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www国产精品| 尤物国产精品福利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91po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草莓视频app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黄+色+性+人免费|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国模丽丽啪啪一区二区| eeuss影院www天堂免费| 娇妻借朋友高h繁交h|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