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關村改革發展40年丨從一個"村"看一個國的未來

      2018-05-16 19:3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北京中關村,佇立著一座金光閃閃的現代雕塑:DNA雙螺旋模型《生命》,昭示著中國人對破解生命之謎的憧憬。
        1978年至2018年,40年彈指一揮間。
        2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獨角獸企業……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從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到全國第一個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緊跟技術革命浪潮,突破體制機制束縛,走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矢志創新之路。
        40載春夏秋冬,40年拼搏奮斗。新華社記者走進這片熱土,探訪歷史見證人、參與者,探究蘊藏在這塊土地上的奧秘……
        “創新創業文化成為中關村的靈魂”--40年來,中關村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自主創新發展道路
        34年前,中科院計算所傳達室一間小平房里,一群“憋”了多年的科技人員開始創業。
        從一家極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年收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控股公司,“聯想”,不僅成為中關村的一張名片,更是走向全球的中國知名品牌。
        柳傳志夫婦曾“蝸居”在計算所自行車棚改造的16平方米空間里,最多時擠過7口人。
        “我是抗日戰爭時期出生的人,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之弱。今天,中關村能發展成這樣,國家實現這么大的飛躍,是做夢也夢不到的。”74歲的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感慨萬千。
        時光的年輪,退回到40年前:
        --放眼全球,信息革命浪潮撲面而來;
        --縱觀國內,從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人們的思想日益解放,原有體制機制的籓籬逐漸被打破。
        “當年發達國家用386電腦時,只賣給中國286電腦,認為中國人不能做,結果我們憋出來了。”柳傳志多次用“憋”字形容創業歷程,“當時資金、技術、管理、凈資產都不是一個‘噸位’的,但咱有這么一股勁兒去拼。”
        2017年,小米收入跨過1000億元大關。
        這是一家創立僅僅8年的企業--2010年4月6日,中關村銀谷大廈一個小房間里,幾位創業者分享一鍋“小米粥”,小米科技誕生。
        “把公司名字叫小米,就是希望發揚‘小米加步槍’的精神,發揚創業精神。”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說再次創業,他們每天工作12個小時,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五六年時間。
        左圖:位于中關村清河地區的小米總部(2017年5月10日攝);右圖: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2015年6月2日攝,拼版照片)。2017年,小米集團收入跨過1000億大關。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在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看來,這么多年,中關村沉淀、厚植下來一種創新創業文化,成為中關村的靈魂,用4句話概括就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產業報國的奉獻精神。
        “這種勇于試錯、敢于探索、包容失敗的韌勁,是中關村很多成功創業者、企業家身上的重要精神力量。”翟立新說。
        這是中國自主創新的典范--改革開放之初,北大王選團隊不僅自主研發出國際領先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而且成功占領市場,開創了漢字印刷的嶄新時代。
        “那時冷嘲熱諷多了,印刷界幾乎沒有人相信能做出來。一個小助教,能干什么事?”回想起自主研制的歷程,年逾八旬的王選夫人、北大計算機所教授陳堃銶頭腦異常清晰,“之所以成功,就是王選自己說的4句話:選準目標,狂熱探索,依靠團隊,鍥而不舍。”
        原理性樣機做出來后,有人勸王選“到此為止”。
        “大量推廣以前,他總覺得有種負債的感覺,不能拿了國家的錢,只是做了一個實驗,說明方案正確就完了。所以他就主持了一次一次的換代,領導了一次一次的革新。”陳堃銶說。
        從最開始租賃4平方米柜臺賣VCD到如今變為電商領軍企業,過去20年,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堅持是一個成功創業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我碰到的很多企業家、創業者都是以奮斗為樂。如果每天沒有努力,我這一天會過得不太踏實。”劉強東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從科研院所內走出的企業家,到從海外留學歸來創業的企業家,再到伴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浪潮創業的技術人員、企業高管和大學生,40年來,中關村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創業者、企業家。
        從柳傳志的“拼”勁,到雷軍的“小米加步槍”,從王選的“狂熱探索”,到劉強東的“以奮斗為樂”,一種精神貫穿中關村改革發展的40年……
        正是憑著這種精神,40年間,中關村舊貌換新顏:2017年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全年共獲專利授權4.3萬余件。
        “作為試驗田和我國最早的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用事實證明了‘知識+科技+產業’是一條發展之路,是‘創新自信’的最佳詮釋。”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董小英說。
        中關村,是中國的中關村,更日益成為世界的中關村。
        中關村與全國26個省區市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中關村企業在京外累計設立分支機構近1.2萬家,技術合同近八成輻射到京外。
        中關村科技型企業全球輻射帶動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已有近700家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不久前公布的中國出海品牌50強報告中,中關村企業占四分之一。
        中關村已經成為一個創新符號,成為中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中關村更多是一個政策園區的概念”--40年來,一系列改革在中關村率先突破,創新創業形成“涌泉”現象
        “當初的體制設計,決定了中關村雖然現在有一區十六園,卻不只是一個物理園區的概念,更多是一個政策園區的概念。”64歲的時代集團公司總裁王小蘭,是中關村最早下海的企業家之一,見證和參與了中關村的成長。
        改革開放4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關村的發展。
        --1988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1999年6月,國務院批復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
        --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求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12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示范區面積增加到488平方公里……
        “中關村走過的每一步,都承載著國家戰略的強勁支持,打上了國家戰略的‘符號’。”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于軍說。
        用友是中關村第一個拿到私營高新技術企業牌照的企業,編號“SY0001”。
        “那天,我從當時所在機關的辦公室溜出來,跑到北展劇場參加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大會,現場公布的10多條政策,讓我再也坐不住了。”回想30年前,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至今有點激動。
        從創業時2個人的軟件服務社,到30年后的1.5萬人,用友正從管理軟件公司向為企業“賦能”的知名云服務企業邁進。
        “如果說農村領域改革是小崗村首開先河,那么科技領域就是在中關村。”翟立新說,40年來,中關村不斷改革探索,不斷擴大開放,不斷激發創新創業主體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等一系列重要論斷。
        這是令人難忘的歷史性時刻--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把集體學習的“課堂”搬到了中關村。
        2014年2月,“科技創新中心”被確定為北京新的城市戰略定位之一。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主要載體作用。
        從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到改革發展的“先行者”,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載體”到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主力軍”,中關村在創新變革中奮勇向前。
        率先開展科技成果“三權”、股權激勵、科研經費管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重大試點;推動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政策;建設中關村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開展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關村不斷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政府是‘推土機’,推掉的是影響創新的壁壘。”董小英說。
        97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26家特色產業孵化平臺……一個多層次的創業服務體系在中關村形成。
        超過500家產業聯盟、協會商會、民辦非企業社會組織活躍在中關村,“小政府、大社會”的創新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中關村自2011年起率先在全國設立了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與知名投資機構合作設立17只子基金;活躍在中關村的天使投資人目前已超過1萬名。
        “小米前五年融到的幾十億美元就沒出過‘中關村’。”雷軍說,“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中關村有非常濃厚的創業氛圍,使每個在這里的人都愿意打拼,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很容易爆發出來。”
        “企業家、投資人、創業導師和社會工作者,活躍在中關村的企業家大多集‘四個角色’于一身。”王小蘭說,這種連接,實現了中關村企業家精神的弘揚及創新創業文化的傳承。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到九三閱兵聳立天安門廣場的大屏,中關村上市企業利亞德集團用20年時間,在LED顯示屏領域占據全球14%的市場。
        “技術創新是源頭,人才激勵機制創新是‘法寶’。”利亞德創始人李軍說,“上市6年,我們利潤和收入都增長10多倍,基本實現主要員工持股,這種激勵機制使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特別強。”
        針對外國人申辦永久居留證審批環節多等問題,中關村會同有關部門推出外籍高層次人才“綠卡直通車”等全國首創的出入境政策。中關村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大廳落地海淀,截至2017年底,該大廳已辦理涉及這一政策的申請近2500人,353人獲得永久居留許可。
        曾在強生等跨國公司擔任高管的洪穎,簽約北京泛生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首席運營官。
        “中關村出入境政策,吸引了許多在世界500強企業任職的高管人才。”泛生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閻海說。
        如今,放眼中關村,已有近萬名外籍人才和3萬多名海歸匯聚。
        人才、技術、資本……中關村已形成新“三駕馬車”,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2017年,中關村新設立科技型企業近3萬家,日均新設立約80家。
        “中關村現在的創新生態就像一個‘涌泉’。”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尹衛東說,獨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升了中關村的核心競爭力,全球創新引領作用已開始顯現。
        高科技帶來高附加值:“高精尖”產業在中關村經濟總量中的占比穩定在七成以上。
        上市公司是一扇窗口。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關村上市公司凈利潤達到147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研發投入連續多年大幅上漲,近三成企業達國際領先水平。
        “中關村高精尖經濟高速增長,已經是一個‘強健’的經濟體。”尹衛東一語中的。
        近日,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研制出我國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
        和寒武紀一樣,越來越多的中關村企業向原創技術、核心技術進軍。
        “由大到強更要靠科技”--面向未來,助力強國之路“新征程”
        支持260種交通標志牌的檢測,能對200個人臉進行實時抓拍識別……
        2017年12月,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團隊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
        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公司CEO余凱創業兩年多,在他看來,過去中關村企業主要是利用巨大市場,走技工貿、商業模式創新之路。進入新時代的鮮明特征是原創性的技術創新驅動。
        這是北京新總規中關于“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堅持提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創新引領輻射能力,規劃建設好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制造2025”創新引領示范區,形成以三城一區為重點,輻射帶動多園優化發展的科技創新中心空間格局,構筑北京發展新高地,推進更具活力的世界級創新型城市建設,使北京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引領者、高端經濟增長極、創新人才首選地。
        近年來,北京以中關村示范區建設為龍頭,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5月11日,第21場中關村前沿項目路演舉行,8家和高端芯片有關的企業“亮相”。
        近年來,中關村通過公開路演方式面向全球挖掘和培育重大前沿顛覆性創新項目,已發掘出的57家前沿技術企業,平均估值超過20億元。
        這一嘗試和超前部署,為搶占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奠定了基礎。
        當前,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席卷全世界。敏銳把握這一趨勢,中關村出臺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工智能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加強政策引領。
        從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到語音識別企業“云知聲”,這片土地上誕生了全國近50%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一批初創企業已經或正在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中關村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一極。
        占領制高點,正從“村”向全城輻射。
        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療健康……剝掉“白菜幫”、做好“白菜心”,去年12月北京支持10大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文件的出臺,為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指明了方向。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一系列新型研發機構相繼成立,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注入新動力。
        從“電子一條街”到今天創業創新企業遍地開花,當前,北京正將“三城一區”作為主平臺,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以海淀區為主體區域的中關村科學城,既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也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
        合作設立全市首只由區級政府、民營企業與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設立的原始創新基金;與社會資本共設立16只參股基金及1只母基金,引導基金總規模突破287億元,放大近48倍……
        “我們要發揮好領頭雁的引領作用,著力提高對全球創新資源的聚集能力。”于軍說。
        中關村改革發展40年之際,人們異常清醒:中關村還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環節,比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多,但領軍型企業和頂尖人才少;掌握核心技術且具有市場主導權的世界級創新企業還不多……
        “在中關村,‘異想天開’的企業家還不多,創新孵化體系還需要不斷完善,對風險大、周期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亟須提供戰略支持。”董小英說。
        “硅谷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是外籍人才,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相對來說我們的國際化人才比例還太小。”翟立新十分坦率地說。
        進一步釋放生產力,中關村在行動:
        1月22日,海淀區委區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重點推出16條創新舉措。
        4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司、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將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2家高校率先建設技術轉移辦公室。
        在全國率先設立企業國際化發展專項基金和300億元中關村并購母基金,建立波士頓創新中心、以色列聯絡處……中關村正加快全球化布局。
        一系列舉措陸續推出:大力引進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實施“中關村領軍企業創新升級領航計劃”,實施高精尖項目對接工程,著力推動“一區多園”高端發展……
        “過去中國從小發展到大靠的是科技,如今要想由大到強更要靠科技。”翟立新說。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門檻上,“中關村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京東已建成全球第一個B2C全流程無人倉,并嘗試用自主研制的無人車、無人機送貨。“我們準備用十多年時間進行技術開發,成為全球領先者、佼佼者。”劉強東說。
        “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方正大廈4層王選陳列室內,“當代畢昇”的生前“絕筆”格外醒目。“好多核心技術我們還不掌握,如果各行各業都能埋頭苦干,我不相信做不出來!”陳堃銶老人的話令人動容。
        當被問及中關村或者中國是否會出現“馬斯克”時,柳傳志答道:“太會了,一定會出現。”
        展望未來,柳傳志鄭重寫下這樣幾句話:“中國的未來無比美好,中國人民將無比幸福,中國對人類的貢獻將無比巨大!”
      [責任編輯:韓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一卡二卡|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特级xxxxx欧美| 公和我做得好爽在线观看|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app下载| 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 avtt天堂网手机资源|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天天操天天爱天天干| www.天天射| 日韩爱爱小视频|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乱大交xxxxx免费| 亚洲成aⅴ人片| 欧美熟妇VDEOSLISA18|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狂野小农民在线播放观看| 伊人影院在线视频| 男人边吃奶边做视频免费网站|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快点h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啊灬啊灬用力灬再用力岳| 美女胸被狂揉扒开吃奶二次元|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影院| 西西人体高清444rt·wang| 国产免费小视频| 躁天天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乱子伦真实china| 边摸边脱吃奶边高潮视频免费 | 日操夜操天天操|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