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述評:中國之光撥開全球化迷霧
新華社記者李潔 劉海燕 康逸
當前,“黑天鵝”事件頻出,全球范圍內出現“逆全球化”風潮。人們對全球化何去何從感到困惑之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并發表主旨演講,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打造世界經濟增長、合作、治理、發展新模式。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中國怎么做?習主席在演講中重點回答了這些深受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從深層次上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以中國思路應對全球挑戰,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世界怎么了
“經濟全球化曾經被人們視為阿里巴巴的山洞,現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針對把世界亂象歸咎于經濟全球化的觀點,習主席明確指出,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并不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
對于這一點,國際社會有識之士深為贊同。“西方民粹主義抬頭源于對就業前景和收入停滯的擔憂,”芝加哥大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拉古拉姆·拉詹說,“但就業率下降的原因是自動化技術的進步,所謂‘貿易偷走了美國人就業’的說法是不對的。”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但是,“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不可否認,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對此,習主席指出,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我成長于歐洲掙扎著治愈分裂的時期,”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日前在《金融時報》發表評論說,“我一直相信,在互相依賴的世界中,解決復雜挑戰的唯一方式是合作。”
全球化不該“代人受過”,那么,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根源是什么?習主席指出,這是由于經濟領域三大突出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全球增長動能不足,難以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全球經濟治理滯后,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全球發展失衡,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