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全球治理”分論壇11月17日在烏鎮(zhèn)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 吳楚 攝
中國青年網烏鎮(zhèn)11月18日(記者 吳楚 岳巍)又是一年風起時,高朋滿座是烏鎮(zhèn)。
隨著互聯網不斷地刷新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如何運用理性的眼光思考和觀察互聯網,在充分發(fā)揮互聯網有益一面的同時,又能夠盡可能地將威脅與不確定性降低,這一重要的互聯網治理時代課題,便不可避免的被推向了人類社會舞臺的中心。
如何破題?人類亟待道路指引,世界需要方案回應。
而就在此時,地處東方水鄉(xiāng)的烏鎮(zhèn)騰勢而起,用自己的實踐,發(fā)出了自信走出中國道路的信號與不懈貢獻中國智慧的吶喊。
著眼微觀,以互聯網智慧小鎮(zhèn)為代表的城市治理實踐如火如荼;立足中觀,網絡驅動的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風起云涌;放眼宏觀,中國特色互聯網治理更是在全球范圍內如日方升。
而究其萌芽之處,發(fā)軔之際,起事之地,濫觴之時,皆歸于烏鎮(zhèn)矣。
城市治理 讓數據為城市打開腦洞
城市治理,本質為發(fā)展。掌發(fā)展之舵,首要是經濟。
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經濟論壇上,浙江省委副書記袁家軍在發(fā)言中指出,以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孕育著巨大的發(fā)展動能,也給經濟轉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帶來了巨大的生機。
早在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謀劃建設特色小鎮(zhèn)”的宏偉構想。目前,已經有78個小鎮(zhèn)進入了省級的小鎮(zhèn)創(chuàng)建名單,另外還有42個小鎮(zhèn)進入了培育名單。而實際上浙江的11個市,每一個市都在培育將近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zhèn)。
烏鎮(zhèn)就是智慧小鎮(zhèn)的典范。“網絡創(chuàng)客,網上醫(yī)院,智慧旅游等快速發(fā)展,讓這個白墻黛瓦的千年古鎮(zhèn)煥發(fā)出新的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曾如此贊譽烏鎮(zhèn)。
無獨有偶,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馮飛也著重介紹了浙江在城市治理中全球首創(chuàng)的“城市數據大腦”,通過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城市得以腦洞大開,擁有思想。
如今的浙江處處充滿著數據的氣息,鼠標一點,聯通的是整個世界,無處不在的二維碼,刷手機坐公交地鐵,宅在家里點餐、打車,隨時隨地可以享受數字浪潮帶來的便利。
浙江率先在全國推出了政府數據統(tǒng)一開放平臺,打通全省3300多個政府部門的資源,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數字政府,為企業(yè)提供生產資料,為百姓提供定制服務。
國家治理 讓體系為能力插上雙翼
從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到“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出臺,從網絡強國戰(zhàn)略的制定到國家大數據戰(zhàn)略的實施……回顧中國互聯網發(fā)展的歷程不難發(fā)現,中國政府始終發(fā)揮著規(guī)劃者、組織者、推動者和領航者的關鍵作用。而即使放眼當今世界,也沒有那一個政府像中國這般高度重視互聯網、運用互聯網、發(fā)展互聯網。如今,中國已經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治理之路。
然而,想要讓國家治理能力因網絡驅動力而不斷實現現代化和網絡化的雙翼齊飛絕非易事,因為互聯網也有其獨特的本質。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國際高端智庫論壇”現場,來自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沃爾夫岡·科納沃茨特教授在發(fā)言中談及了互聯網治理課題的兩個難點。
他認為,由于我們的學術體系按照學科組成的,可以分為法學、經濟學、計算機學、傳媒等等,但互聯網治理是一個跨學科的問題,包括信息學、計算機科學、法學、傳媒、政治學和社會學的內容,所以互聯網的治理作為一個課題來說極為復雜。
他同時提出,我們很有必要了解到互聯網治理生態(tài)體系的本質。在他看來,互聯網治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特別像一個熱帶雨林,沒有人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對整個系統(tǒng)進行控制,它有各種各樣角色,是一個層次豐富的系統(tǒng),需要各種各樣協同和協調。
而作為一直研究公共管理的專家,清華大學公管學院院長薛瀾教授則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他的看法。
在他看來,講治理有幾個特點。首先治理是主體、多元的概念,這個過程中政府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但是企業(yè)社會也要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作用。
其次是治理的工具。薛瀾認為,一方面我們需要有法律的工具,另外一方面可能要有政策的引導,還要有各種平臺的建設,還有一些規(guī)則的形成。而在這些工具和應用過程中,需要有更多的互相的交流,互相的討論、研究,在這些基礎上形成一些共識,然后用這些共識來指導我們互聯網的發(fā)展。
全球治理 讓協商為共享搭建平臺
時光荏苒,互聯網的全球發(fā)展并非一帆風順,互聯網的全球生態(tài)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問題。
而最有影響力的例子,莫過于斯諾登事件。據了解,在事件發(fā)生之前,美國一直在指責中國、俄羅斯等國對全球網絡安全的所謂威脅。但隨著事件的持續(xù)發(fā)酵,人們逐漸意識到,美國的全球監(jiān)聽才是全世界需要認真對待的網絡安全問題。
事實上,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fā)生,網絡監(jiān)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
而如何能讓網絡空間成為造福人類發(fā)展的新空間,世界需要一個聲音。
2015年12月16日,還是在烏鎮(zhèn)舉辦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主席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提出了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并就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五點主張,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隨后,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的四項原則贏得了國際社會得一致認可。而加快全球網絡基礎建設、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推動網絡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保障網絡安全、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的五點主張更是成為各國發(fā)展互聯網的行動指南。
正如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國際高端智庫論壇”上,國家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發(fā)言時提出的那樣,“中國主張有利于人類。”
鄭必堅認為,在中國人的哲學詞典當中,知難而退是懦夫,迎難而上是勇士。中國之所以要理直氣壯宣誓和維護網絡空間的主權,是因為存在著違背互聯網平等的網絡霸權、危害人類和平安寧生活的網絡恐怖主義和著背離人類道德的淫穢暴力等網絡垃圾。
中國主張維護網絡空間的主權,還因為維護主權就是維護一個國家人民集體的人權。經歷過殖民統(tǒng)治的國家,都知道沒有集體的人權就不能保障個人的人權,不能維護國家層面的網絡空間主權,就不能保障公民層面的網絡空間的人權。
中國為網絡安全立法,既維護了網絡空間主權,又充分保護了公民在網絡空間的人權。因此,這三條是站在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維度,從國家、國際、國民三個視角正確對待網絡空間不同行為體的利益訴求,以合作、共贏和體制霸權為宗旨,尋求國際社會最大的公約數,這樣就有可能讓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精神在現實世界當中真正實現。
“烏鎮(zhèn)IOT傳奇”系列報道:
“烏鎮(zhèn)IOT傳奇”:互聯網科技為什么在烏鎮(zhèn)?
“烏鎮(zhèn)IOT傳奇”:互聯網經濟為什么看烏鎮(zhèn)?
“烏鎮(zhèn)IOT傳奇”:互聯網傳播如何繪烏鎮(zhèn)?
“烏鎮(zhèn)IOT傳奇”:互聯網安全如何匯烏鎮(zhèn)?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