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三問互聯網募捐:善款能否用到刀刃上 被騙能否追責

      2016年09月08日 06:39:2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網絡求助、愛心接力、眾籌善款……各類互聯網募捐平臺,為網友奉獻愛心、傳遞希望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渠道和橋梁,令個人求助的聲音不再孤立無援。

        然而,近年來頻繁爆出的信任危機也給互聯網募捐平臺和相關服務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真偽信息參差混雜,騙捐現象頻現;監管機制缺位,法律保障不足……這往往令施以援手的網友最后直呼“很受傷”。

        善款是否真正到達了求助人手中?善款是否真正用到了該用的地方?遭遇“騙捐”是否追責有門?“互聯網+公益”時代,以上“三問”,成為募捐網友最關心的問題。

        日前,民政部發布公告,指定包括新浪微公益、輕松籌等在內的13家平臺為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這份“白名單”既是對入圍平臺的認可,也對當前互聯網募捐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問

        ●騙捐事件頻發

        ●平臺信用透支

        “定心丸”何在?

        無論是個人在網絡社區和募捐平臺發帖求助,還是通過社交平臺擴散求助信息,互聯網募捐令網友迅速完成從獲知信息到完成善舉的過程,可謂高效、便利。然而現實中,有少部分人打起了利用網友善心騙取善款的主意。

        2015年6月,所謂“知乎女神”童瑤通過炮制“雞湯文”,與自己的“小號”一唱一和,自編自演了一場女大學生長期患病無錢醫治的戲碼,騙取愛心捐款15萬余元。

        2015年8月,廣西楊某在天津濱海新區爆炸發生后,謊稱父親在事故中死亡,利用某網站打賞功能謀得善款近10萬元。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有關調查顯示,受類似負面新聞影響,46.3%的被調查者對互聯網募捐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存疑;10.2%的被調查者認為層出不窮的“騙捐門”耗損公眾同情心,導致個人募捐無人敢信。

        無論是傳統的慈善組織,還是新興的互聯網募捐,社會公信力始終是它們的生命線。這就要求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募捐流程,須逐漸走向公開和透明化。以輕松籌平臺為例,其針對大病救助患者的項目,需提交詳細的審核材料,包括手持身份證照片、患者本人或患者與提款人關系證明、醫院診斷證明、籌款使用說明等。

        但是,即便是通過募捐信息平臺發布的求助信息,也難免魚龍混雜:一是籌款發起人信息真偽難辨,騙捐門頻現,“網絡求助”時常淪為“網絡乞討”甚至“網絡詐騙”;二是個別項目存在虛報夸大籌款數額的情況;三是針對善款使用的追蹤和公開機制不完善。

        “互聯網募捐平臺可以發揮的最大優勢是透明化”,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互聯網公益募捐如果能做到賬目公開,過程透明,讓公益募捐人看到每一分錢的去向,就比較容易取得人們的信任。”

        二問

        ●監督權責不明

        ●平臺有待規范

        “安檢門”裝否?

        去年12月,佛山一對夫婦通過互聯網平臺為救女籌集善款。女兒醫治無效不幸離世后,該夫婦在朋友圈曬旅游和美食的照片被網友爆料。雖然該夫婦辯稱旅行費用并非來自善款,但由于平臺未給出籌款使用去向明細,導致質疑聲依然不斷。

        一位在德留學生用互聯網籌款500萬治療白血病,卻被質疑其已享受醫療保險。事后,募捐平臺雖迅速凍結了該籌款項目并展開調查,但其客服人員也表示,上傳到平臺的材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由籌款人承擔法律責任,平臺方并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網絡募捐,傳播面廣、速度快、公眾參與度高,加之這些信息在朋友圈傳播后得到熟人社交的迅速擴散,因此其募捐到的善款數目往往不菲。若沒有專門的法律和嚴格的監管,那些想要捐款的網友會產生疑慮,影響其捐款積極性。

        9月1日,《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施行。辦法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在提供公開募捐平臺服務時,應當查驗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和公開募捐資格證書,不得代為接受慈善捐贈財產。同時,辦法鼓勵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為慈善組織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評價服務,對開展公開募捐的慈善組織的信用情況客觀、公正地采集與記錄。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未來將啟動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動態管理及大數據研究,建立定期報告制度、運營評估制度、動態調整機制和第三方社會監督與評審機制。對于運營過程中出現重大事故、負面事件的平臺,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資格,同時通報相關部門,并向社會公布。

        新浪微公益總監楊光告訴記者,微公益對求助者的身份,求助事件的詳細描述以及花費金額均有公示,在募捐完成后也會提示公益基金會及時更新項目進展。同時,微公益平臺本身不會接受任何捐款,也不會截取任何捐款或者收取手續費。

        三問

        ●監管創新并舉

        ●保障公益未來

        “保護傘”誰撐?

        現實中,也有一些募捐信息平臺直接卷走救命錢不見蹤影。肇慶患白血病女孩黃綺雯,為湊夠40萬治療費向“白血病公益救助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求助,后發現該機構收捐款統計與捐款數額明顯不符,其主體公司卷走救命錢后早已消失無蹤。

        遭遇騙捐,能否追責有門?

        在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趙廉慧看來,《慈善法》目前尚缺乏對網絡平臺機構違法行為的追責規定。同時,平臺、利用平臺詐騙的當事人,是否以及如何承擔民事責任,現有法律也缺乏清晰規定。

        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認為,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規范運營,還需進一步細化規則。比如,平臺資質認定、發布內容規范、平臺義務與責任等,這些問題都待厘清。

        在有關專家看來,加強監管,也為互聯網募捐創新提供了保障。目前互聯網募捐不僅借助更多的形式,在募捐內容上也有了更多嘗試,例如一些平臺和項目通過捐贈步數等,將運動數據兌換成雞蛋和牛奶送至山區兒童手中。

        此外,募捐信息平臺的業務能力建設亟待完善。一些平臺在涉及大病救治項目上,難以形成相對統一的數額審核結果。還有一些團隊由于管理水平較低,導致中間環節的運營成本過高。

        姜奇平認為,要解決專業化水平不高的問題,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將提高團隊人員素質放在突出位置,加強自組織、自協調能力。

        “互聯網本質上具有公益屬性,能讓人在利他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ヂ摼W募捐縮短了傳統募捐方式的中間鏈條,未來它不再只是信息的傳遞和分享,而將成為一種更廣泛的社會行動,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這種改變,才剛剛開始!北本┐髮W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師曾志認為,只有通過規范與創新,才能令互聯網募捐平臺發揮出應有的社會效益和作用。

      [責任編輯:尹賽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极品少妇被猛的白浆直喷白浆 |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中国武警gaysexchina武警gay| 91华人在线视频| 老外粗猛长爽的视频| 欧美极品欧美日韩| 成年性羞羞视频免费观看无限| 国模冰冰双人炮gogo|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九九99re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99久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观看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波多野结衣69| 手机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一进一出动态图|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 好男人社区在线www| 全彩里番acg里番本子|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欧美精品blacked中文字幕| 天天操夜夜操天天操| 国产91在线看|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欧美性极品hd高清视频| 性一交一乱一伧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