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樓宇烈:寄望青年擔負起文化傳承重任

      2016年06月11日 10:05:5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今年是世界上兩位名戲劇家逝世400周年,一位是英國的莎士比亞,一位是我國的湯顯祖。我問學生是否知道莎士比亞,學生往往回答說知道。再問是否知道湯顯祖,學生卻回答說不知道了。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史、戲劇史上很有地位,毋庸置疑,湯顯祖在戲劇史上也有很大成就,其代表作‘臨川四夢’在戲劇舞臺上活躍了400多年。”當談及時下國人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舉例對比。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年過八旬的樓宇烈曾師從于哲學大家馮友蘭,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我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和傳播。時下,國人對于傳統文化在了解和傳承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對此,樓宇烈認為雖然國家在傳統文化復興的步伐上逐漸加快,但是當傳統文化一旦碰到現實問題,又往往令國人失去文化自信,由此解決之道在于理論宣傳與實踐普及的雙管齊下,才能促使國人生發文化自信,擔負起傳承重任。

        傳統節日 彰顯人文精神

        自2008年起,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起被規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體現出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節日的重視和傳承。

        樓宇烈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華夏民族文化認同的一個標志性符號,也是強化中華文化主體意識的重要載體。

        “在我國歷史上,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例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十五、九月九等等,每個節日都蘊含不同的內涵意義,慶祝紀念方式也因而各有不同。”樓宇烈說,無論是追遠祭祖、回家團圓,還是觀燈賞花、踏青登高,都是天地萬物與人文生活的完美結合。

        恰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樓宇烈以此為例談到,“端午節能夠延續兩千多年傳承至今,在于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并且不斷融入時代的意義。”

        樓宇烈說,從戰國時期算起,端午節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從起源上講,端午節源于古人對于部落圖騰龍的祭祀活動。現在看來,端午節主要是指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是紀念的主體部分,但在江浙一帶,還有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的說法,其文化內涵非常豐富。”

        確實,在我國歷史上,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傳說紛繁多樣,諸如祭祀龍圖騰說、浴蘭節說、惡日說、追念歷史人物說、夏至說等等,都存有或詳或略的史料記載和或廣或窄的傳播區域。

        據統計,在我國各地,光是端午節的叫法名稱就多達20多個。更別談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種紀念活動,諸如賽龍舟、吃粽子、拴五彩絲線、掛菖蒲、懸艾葉、飲雄黃酒、驅五毒等等。

        樓宇烈認為,端午節的文化內涵體現在節日本身各個方面,蔚為大觀,從時令節氣來講,每年農歷五月初是氣候變化明顯的時候。“每年這個時節,濕氣加重,百蟲活躍,一些毒蟲就會蟄傷人,所以最早也稱為‘毒日’。為此,家家戶戶采菖蒲、艾草掛在門前,用以驅邪。”

        “在民間,喝雄黃酒、掛香囊、給小孩穿虎頭鞋,都是用來辟邪的。我小時候還用雄黃酒點腦門,寫個‘王’字。”在樓宇烈看來,端午節不僅體現著人們對于保護身體健康的重視,還表達著對于風調雨順的祈盼,“其所容括展示的不僅是自然事物,更是包含一種人文精神。”

        文化自信 樹立主體意識

        在5月17日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樓宇烈說,“文化是長久的歷史沉淀下來的一種民族根本精神,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所在,它無形中深刻影響著國人的價值觀念和言談舉止。所以,一個國家的實力最終是體現在文化上,只有擁有了文化自信,國家才能持久強大。”

        在樓宇烈看來,當下國人缺乏文化自信,已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現象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國五千年文明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所做出的貢獻和所居地位有多重要是客觀存在、不容置疑的。現在,很多國人缺失文化自信在于對傳統文化了解不夠,對于優缺點了解不夠全面,因而產生懷疑、誤解。”

        樓宇烈認為,沒有歷史沒有傳統就沒有現代,“面對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如果只看到缺點,看不到優點,就無法樹立文化自信,我們不回避缺點,更應該看到優點,才能增加文化自信。”

        這種文化自信既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來源于國人的理性辨識。當2005年,韓國將民族傳統節日“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時,在國內曾引起一片廣泛爭議。

        對此,樓宇烈表示國人不必憤憤不平,做好本土文化傳承最關鍵。“韓國江陵端午祭,內容時間和我國都不一樣,江陵端午祭只局限在江陵地區,持續一個周時間左右,而我國的端午節是全國性節日,范圍廣闊。”

        2006年,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通過國內存在標志性端午節習俗的湖北、湖南、江蘇三省四地聯合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

        在2008年國家將公共假日從五一等現代節日向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轉向之后,樓宇烈認為這體現出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讓民眾意識到傳統文化,其實更應該倡導節日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來深化對節日的參與感和了解。”

        樓宇烈說,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是開放多元的,應該秉持包容接納的心態。“立足我國傳統文化,不同文化之間求同存異、平等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這是我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視中國文明所做貢獻、樹立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

        寄望青年 擔負傳承重任

        作為民族和國家的未來,青年一代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青年一代必須自覺加強對本土優秀文化的認同和了解,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樹立文化自信,擔負起傳承、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歷史責任。

        樓宇烈說,青年人思想開放,接受吸收各種價值觀、文化觀速度快,但同時辨別能力較差。“青年人總覺得現代化科技化的就是進步,從來沒有想過很多傳統的東西一旦丟失,反而是落后了呢?”

        面對時下洋節日流行國內,尤其是青年人中的現狀,樓宇烈認為原因很簡單,解決方式也很簡單。“無論是我國節日,還是外國節日,讓青年人了解到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最為關鍵,如果只局限于表象,盲目追隨娛樂化,是沒有意義的。”

        而如何讓青年人多角度了解到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樓宇烈認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僅要宣傳抽象的道理,還要轉化為具體有形的事例、人物,讓青年人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真實活力。”

        為此,樓宇烈談到目前正在開放的兩個展覽,一個是故宮的“《石渠寶笈》特展”,一個是首都博物館的“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這兩個展覽的文物讓人嘆為觀止,能夠增強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尊敬感。”

        其實,古往今來,青年人一直是中華歷史文化傳承和弘揚的主力軍。他們秉持著特有的抱負和熱情,身體力行、綿延不絕,創造了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一脈相承的奇跡。

        新時期下,面對愈益開放交融的文化潮勢,青年人在多元化的價值觀沖擊下,難免會一時迷茫困惑。青年人如何保持自我、堅持立場,展現積極向上的熱血激情,勇于高擎責任和擔當,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隱藏著最佳答案,也鋪展開一條身負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歷史使命的路徑。(記者 李川 見習記者 張碩) 

      [責任編輯:黃露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福利久久|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521色香蕉网站在线观看| 好男人官网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h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三级黄在线播放| 日本人与黑人xxxx|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一二三四区乱码| 天天舔天天操天天干| 久久综合桃花网| 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黄网站色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大学生男男澡堂69gaysex|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浮力影院第一页小视频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韩国一区二区视频| 夜夜偷天天爽夜夜爱|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曰批免费视频观看40分钟| 免费看的黄色大片| 人人爽天天爽夜夜爽曰| 小小的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版 | 福利视频你懂的| 国产女同疯狂摩擦系列1| poren黑人|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 一级毛片www| 性感美女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精品|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撒尿bbwb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