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討論熱議空氣質量,廣州市環保局局長稱有能力檢測
在24日的小組討論中,PM2.5再次成為熱議話題。鐘南山院士直指相關部門應考慮公開PM2.5數值并公布生態發展指標,“廣州就應該敢干,具體指標出來之后,大家向它努力,將來最快達到”。
PM2.5,廣州應敢報
“報告以幸福廣州為主題,幸福看什么?環境怎么樣?肯定要看你的空氣好不好,水好不好,看你的食物安不安全,藥假不假。”在報告提到的“八大工程”中,鐘南山院士更關注生態環保工程,尤其是“空氣環境、水環境的綜合整治”。鐘南山院士發言表示:“現在,有的部門談起生態,總是扭扭捏捏。那么廣州敢不敢報?你報了以后,超標就超標嘛!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嘛。”“比如環境生態,就應該有一個具體指標。廣州就應該敢干,公布出來之后,大家向它努力,將來最快達到。這當中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廣州有這個能力搞上去。”
“問題是躲不掉的”
“經過上一個五年的努力,對廣州的城市環境而言,水的問題已經有很大改觀,現在最頭痛的是空氣。”在分組討論中,空氣質量問題被代表們不斷提及。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主任張連廣對此深有感觸。根據廣州環保部門監測,今年廣州的空氣優良天數超過98%,同比有提高,空氣質量的改善有目共睹,可以說是“天更藍”。
然而,“最近提出了PM2.5這個指標之后,大家的心里又沒了底”。張連廣介紹稱,造成PM2.5數值增高主要是汽車尾氣、工地產生的有害粉塵及其他過去在工業環境整治中沒有治理到的微細顆粒。
張連廣稱,如果按照PM2.5來監測空氣質量,很多地方可能很難達標。“可問題是躲不掉的,畢竟現在老百姓已經都知道這個概念!國家環保部門也已提出,到2016年之前要全面實施,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提前監測。對廣州來說,很可能就是這兩年的事。”
廣州有能力監測
在24日的分組討論上,廣州市環保局黨委書記、局長羅思源表示,廣州市已經有足夠能力監測出PM2.5。“廣州將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和時間表,將PM2.5監測數據納入評價體系并公布。”但對于PM1的監測結果則沒有公布計劃。
“如果氣流流動少,造成顆粒物大量聚集,PM2.5數值就會升高。”羅思源介紹稱,目前廣州市10個空氣質量國控監測站點均具備了顆粒物細粒子的監測能力,對于監測PM2.5不存在技術問題,廣州市另外還有10個監控點可以對PM2.5進行監測,所以加起來廣州一共有超過20個監測點可以對PM2.5實現監控。“這些監測點分布在市內多個主要地方,包括麓湖、番禺中學、市政府大樓都有,數據較為全面。”
羅思源同時透露,除PM2.5,監測點還可以監測更微小的PM1,而且“數據非常準確”。他坦言,有了新的更高的評價標準,廣州空氣質量優良率確實面臨很大挑戰,屆時優良天氣的天數很可能會減少。
[責任編輯: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