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待遇低下,一些村干部缺乏工作熱情;由于權小責大,鄉鎮干部倍感壓力
幾千元一年的工資,要管雞毛蒜皮的事;沒有管事的權力,卻要擔出事的責任。有的人爭著擠進干部隊伍,哪怕是個“村官”;有的“在位”鄉村干部則對自己的工作大倒苦水。
據《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贛湘魯晉皖多地調研,由于待遇低下,一些村干部缺乏工作熱情,村班子年齡老化后繼乏人;由于權小責大,鄉鎮干部倍感壓力。
多位受訪的基層干部希望外界多給予他們一些理解和寬容,并呼吁上級政府重視前述問題,進一步加大對基層的扶持力度。
“當一年村干部還不如外出打一個月工”
“我在村里干了21年,待遇實在太低了。”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村支部書記謝愛民說,他現在每個月工資是660元,副職不到500元,當地村干部的工資很少調整,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只調整了一次。
有的地方村干部月平均工資則不到300元。山西省潞城市合室鄉黨委書記靳忠玲告訴本刊記者,合室鄉有14個村是500人以下的小村,如果村支書兼任村主任,工資是每年3500元;如果只任一職,每年工資是2500元,其余副職是每年1000元。
江西豐城市小港鎮路口村支書李祥初說:“現在做泥工、瓦工一天就有100多元,我們當一年村干部還不如外出打一個月工。”
從本刊記者走訪調研的地區看,由于待遇低,一些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不高,有些村級班子年齡老化,后繼乏人。謝愛民介紹,在當地一些條件比較艱苦的山區村,村干部已經沒人愿意干了。安徽省固鎮縣連城鎮澥河村支書陳來才說,當地目前大部分村干部在50歲以上,電腦都不會用,越來越不適應新時期的工作。
江西省南豐縣委組織部部長廖曉昌說,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缺乏積極性,在中西部地區的農村是一個普遍現象;處于最基層的村干部擔負上傳下達的重要職能,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改善村干部的待遇,激發其工作熱情。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