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熟悉的干部填寫“感情票”、對不知情的干部填寫“印象票”,“形式上民主,程序上空轉”,“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
當前完善票決制須解決的四個難題
近年來,隨著干部任免票決制的全面實施,干部選拔任用決策的民主化進程明顯加快。然而,作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興事物,干部任免票決制需要用辯證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完善,有針對性地解決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難題一:
如何解決知情不夠的問題
近年來,出于人事調配保密工作的需要,在工作實踐中往往出現重投票決定、輕討論醞釀的情況,人事安排方案及票決人選的信息大多在會議召開時才向常委或委員公開,除了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外,其他委員對票決干部人選毫不知情或知之不多,會前醞釀工作很不到位。參與投票的委員囿于臨時告知,大多是根據組織部門的現場介紹和平時掌握的情況了解干部,信息的不對稱,致使對熟悉的干部填寫“感情票”、“人緣票”,對不知情的干部則填寫“印象票”、“空白票”,勢必影響表決的準確性。有時甚至還會遇到一些敢抓敢管、動真碰硬、個性鮮明的干部票數往往不高,那些“活絡型”、“交際型”干部反而可能獲得高票的情況。
黨委全委會或常委會前的溝通醞釀是實行好票決制的基礎環節。為此,要把大量的基礎工作做在會前。組織部門要全面深入考察干部,廣泛征求意見,多方醞釀協商,精心擬定干部任免方案。在此基礎上,可以實行不針對具體職位的干部情況預告制,把票決人選基本情況、工作實績、主要特點等在參會人員范圍內提前預告,保證每位委員都有充分時間進行思考醞釀。會上,組織部門應詳細說明任免理由等有關情況,并可以采用多媒體、播放錄像等手段進行直觀形象地介紹,使投票者對信息充分知情!耙话咽帧币l揚民主,先讓全體委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議深議透,使票決有堅實的基礎。此外,還可以在票決前設置競職演講環節,進行自我展示,面對面回答委員提出的有關問題,進一步增進對票決對象情況的了解掌握。
難題二:
如何解決程序“空轉”的問題
票決制在基層一些單位被片面理解,甚至陷入誤區。一是“濫用”,反正體現民主,不論什么干部,不論干部任免多少,也不論干部是任是免,統統運用票決制來解決;二是“選用”,隨意性大,根據需要選擇決定,認為沒問題的干部或無關緊要的干部就票決,和自己有關聯或重要的干部就實施議決制;三是“逼用”,受人情世故干擾,各方面關系難以擺平,索性票決干部,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地里卻為了推卸責任,“你看,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我只占一票,這次上不了是票決的結果,想用也沒辦法”。
票決制是干部任用方式上的一種進步,但并非所有干部的任免都必須適用票決制,如果濫用反而會干擾影響票決制的正常進行。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這里所指的重要干部,主要是指黨政正職人選、重要崗位擬任人選、向上級推薦提拔的重要人選、公選熱點崗位干部人選等,因為地位比較重要,社會關注度高,列入票決范圍比較合理。如果一次性票決人數過多,很容易產生“疲憊心理”,造成認識片面,議而不透,票決倉促,有違票決制初衷。為防止“形式上民主,程序上空轉”,保證投票人積極慎重地行使民主權利,應對票決制的適用范圍、每次票決的人數作出合理界定,以確保票決質量。根據基層實踐情況,每次適用票決的干部應嚴格控制數量,一般不超過30人為宜,防止大呼隆討論、隨大流劃票的現象。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