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能大會:高科技為更多生活場景賦能
5月18日,觀眾在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科技展上體驗。新華社記者 李然攝
智能網聯車、5G“數字人”、書法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狗……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昨天在天津開幕。本屆大會智能科技展首次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線下舉辦,展區擴大為12萬平方米,設置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數字金融、數字健康等10個主題展示區和5G、智能網聯車2個智能體驗區。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相較于此前高深的科技手段,此次智能科技展中的展品更多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黑科技”走向更多生活化場景。
腦機接口技術有了應用場景
本屆智能大會智能科技展專設天津展區,集中呈現天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凸顯智能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在天津展區海河實驗室展區,記者看到了一套可穿戴式設備。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套腦機助行系統。患者通過頭戴的“腦電帽”采集到信息后,執行運動想象訓練,激活大腦神經環路,再通過腦機算法計算發出運動指令,帶動外骨骼設備輔助其移動行走,幫助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神經功能康復。
據了解,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是天津市第六家海河實驗室。腦機接口技術被譽為人腦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新一代人機交互和人機混合智能的關鍵核心技術。無需雙手操作,就可以通過“意念”隔空打字;癱瘓者可以用“意念”控制行走……如今,這些科幻電影中才有的情景已經通過腦機接口技術變成了現實。
生成式人工智能備受關注
ChatGPT的問世正在人工智能領域引發新一輪科技競賽。有專家稱,人工智能已逐漸從辨別式人工智能轉變為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科技展上,“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是科大訊飛最新推出的新一代認知智能大模型,是其繼本月初發布后的全國首展,具備跨領域多任務的類人理解和生成能力,可實現基于自然對話方式的用戶需求理解與任務執行,觀眾可以親臨現場進行對話互動體驗,感受人工智能的“智慧涌現”。
在北京展區,中科聞歌公司推出了AI作畫的一款產品“翰墨·丹青”。用戶輸入一段文字描述,同時限定繪畫風格,人工智能就可以在30秒之內制作出一幅獨一無二的畫作。記者隨機寫下了“山腳下的碳中和”,并限定使用“超現實主義”“莫奈”,后臺很快就制作出一幅畫作。
中科聞歌基于自身技術也發布了生成式大模型,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作圖。中科聞歌營銷中心經理李浩告訴記者,這項技術由中科院自動化所進行技術支持,可以實現以文生圖、以圖生圖、圖像修復、圖像拓展。他說:“這種作圖方式可以為媒體配圖,減少版權風險。同時,這種智能輔助設計也可以激發人的創作靈感。”
“智慧操場”服務全民健身
伸手向攝像頭示意,開始立定跳遠,起跳、騰空、落地后,機器馬上報出成績。實際上,攝像頭收集的數據遠遠不止這些。后臺中,還顯示了用戶的起跳角度、擺臂幅度、騰空高度和平均速度等數據。每次跳遠后,還支持錄像回看,幫助用戶更有效地糾正動作。
這套技術來自安徽一視科技,他們設計的“AI智慧操場”正應用于學校的體育活動中。一視科技副總經理王翔宇告訴記者,“智慧操場”包括立定跳遠、跳繩、跑步、引體向上等眾多體育項目,覆蓋校園運動的“教、學、練、測、評”等場景。這些攝像頭獲取的視頻數據通過深度神經網絡、運動姿態識別、運動視覺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成績、運動姿勢、運動過程等運動指標實時采集分析、評測與指導。運動過程中,如果違規了,也逃不過AI智能攝像頭的“法眼”,它會立即發出違規提醒,確保公平。目前,智慧操場系統已在全國40多個城市、數百所學校實際應用,學生使用規模超過100萬,近期入選2022年智能體育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