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不來,重創桃園觀光,光是慈湖1年就銳減100萬人次,平日停車場幾乎成空地。(圖片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26日訊 去年520后赴臺陸客人數大減,臺灣的觀光產業首當其沖,旅游景區擺攤業者從“門庭若市”到現在“只求開市”,恒春與墾丁業者更是苦嘆,當地無工業區,人潮減少后也無法兼差打掃民宿,未來他們該何去何從?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陸客赴臺觀光呈跳崖式下滑,過去知名景點如新北野柳、桃園慈湖、南投日月潭、嘉義阿里山、屏東墾丁,陸客人數都大幅萎縮,其中慈湖近1年來就少了100萬人次,墾丁衰退更達150萬至200萬人次,靠陸客商機過活的業者叫苦連天,昔日榮景不再,更成為觀光“重災區”。
阿里山櫻花季等無人
嘉義阿里山沿線業者生意直直落,“林管處”表示,自2015年3月20統計至2016年3月19日,共有164.9萬多名陸客到訪阿里山,但從2016年3月20日統計至2017年3月19日,則剩90.6萬多名陸客,與前一年比較減少4成。
簡姓茶商指出,現正值阿里山櫻花季,這星期連個人游的陸客都沒有瞧見,團客更是不用說,以前一個星期還會泡2、3次的茶接待幾位陸客,今年連一個人影也看不著。他說,自蔡當局上任后陸客持續銳減,以前一天能看到1、200輛游覽車,現根本不到10輛,業績連帶受沖擊。
桃園全年觀光人次快失守600萬大關,尤以陸客最愛的慈湖最慘,近1年就少了100萬人次,減少約1/3,觀光業者哀號一片。慈湖攤商抱怨,政黨輪替前,慈湖停車場可說是擠爆了,政黨輪替后,每天游覽車數量不到以往的一半。此外雖然臺灣游客有些微增加,但陸客消費力強,臺灣游客根本無法彌補損失。
業者哀號“只求開市”
陸客赴臺縮減,墾丁地區有感,前年陸客到墾丁數量達高峰,陸客不來,減少約150萬人至200萬人次。除旅宿業者哀鴻遍野,鵝鑾鼻、貓鼻頭公園等陸客愛去的景點,入園人次也少數十萬人,周邊擺攤業者從“門庭若市”到現在“只求開市”,苦嘆恒春與墾丁地區既無工業區,人潮少后也無法兼差打掃民宿,未來他們該何去何從?(中國臺灣網 朱煉)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