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是世界癌癥日,據臺灣癌癥基金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臺灣癌癥的成長趨勢與全球相當,已連續34年蟬聯臺灣民眾十大死因之首。
綜合中央社、中時電子報等臺媒報道,臺灣癌癥基金會4日表示,癌癥發生率越來越高,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統計,癌癥每年在全球奪走超過800萬條性命,相當于一個紐約市的人口,而未來20年內,世界癌癥死亡人數將達每年2400萬人,將近三倍之多。
據臺當局“國健署”統計,2013年臺灣癌癥新發生病例高達9萬9143人,換算成癌癥時鐘則每5分26秒有1人罹患癌癥,發生人數近10年成長了46%;2015年整年度健保支出中,也是癌癥最燒錢,和癌癥相關的醫療花費達815多億元新臺幣,這對民眾健康及健保支出都是一大負擔。
該部門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煙、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癥的主要危險因子,至少有1/3的癌癥與此有關。
此外,煙、酒、檳榔與臺灣民眾十大死因息息相關,每年有2萬人因吸煙罹患癌癥、心臟病、中風及慢性肺部疾病,喝酒、嚼檳榔則很容易導致口腔癌及食道癌。該部門呼吁民眾掌握健康生活五原則“多運動”、“控體重”、“巧飲食”、“戒煙檳酒”、“定期癌篩”預防癌癥,并盡早向煙酒等有害物質說不。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