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美國商會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81%的外商對臺灣未來5年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有高達88.8%的受訪者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會為臺灣帶來利益。
這項關于今年商業景氣的調查中特別詢問了在臺外商對ECFA啟動實施后的看法,有五成七的受訪者認為ECFA對其在臺投資有正面影響。該調查有效回收問卷177份,有1/4的受訪企業在臺營運超過30年。
兩岸兩會去年6月簽署ECFA已經生效并于今年1月起實施早期收獲計劃,這不僅為臺灣業者所矚目,在臺的美、歐企業和相關投資者也正重新審視臺灣的商業地位,進行有關兩岸營商布局以期最先或最大獲益于ECFA。
臺北市歐洲商務協會理事長江孟哲對記者說,兩岸關系良性發展可以促進臺灣商業環境的改善并刺激經濟增長,ECFA有利于臺灣的經濟、就業及商業地位的提高,兩岸更緊密的經貿關系讓臺灣對外商更具吸引力。
江孟哲說,ECFA的第一批早收清單中,500多項臺灣貨品可實現出口大陸減稅并在兩年后達到零關稅,“這無疑是正確的方向”。ECFA還處于初始階段,開發的步伐還可繼續加大,使兩岸貿易更加自由“無障礙”。
臺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則認為,ECFA可“開啟在臺外資企業跨足區域市場的新商機”。她表示,兩岸兩會的制度化協商使得兩岸關系的持續改善“可以預期”,美國商會將持續關注兩岸協商,并研判協商結果對外商的影響。汽車、石化類企業對此尤為關注,希望關稅降低能覆蓋自身產業。
吳王小珍說,外資企業考慮增加在臺投資,“這不一定與ECFA有直接關系”,但可以肯定的是,“ECFA給臺灣帶來新契機,讓很多外資公司考慮在臺展開新布局,這表明投資信心增強了”。
她認為,要延續臺灣的經濟發展,簽署ECFA是必須步驟之一。簽署ECFA后,臺灣商品出口大陸的關稅降低,也更能充分利用兩岸“三通”的運能優勢。這不僅使臺灣產品借由ECFA增強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也有利于臺灣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資。
臺北市歐洲商務協會執行長何飛逸說,ECFA對在臺歐洲投資者“無疑有積極影響”,自由貿易對投資者意義重大,臺灣的商業環境也因此更加完善。他表示,“臺灣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備的人力資源與基礎設施以及與大陸相同的語言和文化,都是外商選擇在臺灣布局時考慮的因素。我們一直認為,歐洲企業與臺灣企業在臺成立合資公司,然后共同‘進軍’大陸,會是很成功的商業模式。”(記者李惠子、陳鍵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