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40天:抗災在險情中繼續 復蘇從廢墟上開始

      時間:2008-06-21 08:35   來源:新華網

        (新華視點)震后40天:抗災在險情中繼續 復蘇從廢墟上開始--來自汶川地震重災區的最新報告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新華視點”記者)滑坡、余震、泥石流,震后40天--面對嚴峻的地震次生災害還在威脅著災難的民眾,汶川、茂縣、理縣……驚心動魄的轉移與避險,仍是主題詞。

        自救、重建、援助!震后40天--在災區群眾倔強的奮起與八方無私的援助中,都江堰、什邡……一個個重災區經濟與生活的“復蘇”景象,開始不斷跳動。

        汶川、茂縣、理縣--嚴重的次生災害險情下,搶險轉移緊張進行……

        這是6月18日拍攝的汶川縣最大的緊急避險安置點——綿虒鎮板橋村緊急避險安置點。6月18日,四川汶川縣綿虒鎮板橋村安置點安置了5000多名從山上緊急撤離下來的群眾,以防范次生災害的威脅。由于汶川縣緊急避險采取“邊撤退,邊搬遷,先入住,后完善”的方法,這里的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以期達到小區生活標準。 新華社記者 海明威 攝

        20日下午,理縣至汶川路段,新華社記者的車輛再次遭遇滑坡--趁山風略小,車輛頂著飛石沖過險段……

        震中汶川、茂縣、理縣……在“5·12”大地震發生過去一個多月的日子,和許多災區正緊鑼密鼓展開的災后重建相比,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命運無疑充滿了“悲壯”--時斷時續的雨水中,劫后余生的災區干部群眾,再次面對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災害的巨大威脅!仍然在為自身的“生命安全”而戰!

        截至目前,阿壩全州震后發生地質災害2200多起,目前仍有隱患2萬多處;3.8平方公里的汶川縣城中,五分之四的區域屬于“高危地帶”;“內傷遍身”的縣城內建筑,在余震中隨時可能倒塌,成了“站立的廢墟”。

        從6月14日至今,汶川、理縣、茂縣、黑水、小金、九寨溝……“緊急轉移”和“避險”成為災區干部群眾的首要主題。

        更為嚴峻的是,隨著汛期的即將到來,雨水會帶來多少數量、多大規模的泥石流、滑坡,沒人能夠預計……

        “山頂像蒸開了花的饅頭,許多山體崩開了一兩米寬的裂縫,一些山體還突然噴出水來,連鄉里年紀最大的老人都沒見過。”汶川縣龍溪鄉黨委書記劉國平說。

        一個令人欣慰的事實是,到19日,阿壩藏族自治州已累計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1萬多人,涉及10個受災縣。其中,汶川、茂縣、理縣三個重災縣百分之百完成轉移。

        北川“重生”--慘烈的廢墟旁,“再造”的步伐已經邁出

      北川縣城廢墟上已經長出玉米苗(6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洋 攝

        一塊石頭旁邊,兩株嫩綠的玉米苗從破舊衣物之間的土壤里冒出了頭。

        隨著5月20日“封城令”的下達,被地震夷為平地的北川,從此成為一座人們記憶和關注中的“塵封”孤城。

        戴上口罩,從禁區的告示牌向前走十余米,可以看見山腳下的北川縣城。進入老城區,一片瓦礫的廢墟中,勉強站立的幾棟樓房東倒西斜,老縣城的中央仍在冒著一股巨大的白色煙柱……

        空氣中依然飄著消毒水的味道,刺鼻的強烈異味從土壤深處飄出,穿透厚厚的口罩……但是,在及時、果斷的“封城令”和科學、嚴格的防疫措施下,封閉近一個月的北川,無疫情!

        廢墟是逝者的墳塋。而歷史將會記錄:廢墟之旁,一個令人注目的“新生”已經開始發生。

        20日,距離北川老城西南十余公里的安縣安昌鎮。

        北川縣的臨時辦公樓中,北川重建工作委員會新設立的“黨群工作部”、“城鎮規劃建設辦”等“一部九辦”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模式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在尚未安裝固定電話的簡陋辦公室內,人們為新的一天忙碌著。

        隨著北川重建工作委員會第1、2、3號文件的出臺,新北川建設19日正式全面啟動。

        此前的18日,癱瘓數十日的北川縣政府門戶網站重新開通,引起無數關注。

        “從這一天開始,十幾萬北川人民擦干淚水,踏上重建家園的征程。”獲知這一消息,正在成都的北川人張正龍說。

        青川--余震陰影的籠罩下,倔強抗爭仍在繼續

        在四川青川縣板橋鄉,救災部隊幫助鄉里搭建了帳篷學校,學校周圍插滿了五星紅旗(6月2日攝)。青川是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地震發生后,青川縣專門購置了7500多面國旗,下發到每個安置點和每家每戶。到處飄揚的五星紅旗極大鼓舞了人們抗震救災的士氣。 新華社記者 楊金志 攝

        6月19日清晨,四川地震重災區廣元市及下屬的青川縣等地民眾又一次被余震搖醒,但人們已不再像一個多月前那般驚慌失措。

        汶川大地震以來,震區共發生4級以上余震212次,其中50次在青川。

        接連不斷的余震還在持續著對建筑和基礎設施的破壞。在青川黃坪鄉棗樹村,村民雍天國說,每來一次較大的余震,村里的房屋裂口就變大一些。

        一家“兄弟火鍋”小餐館,老板王成菊說,這個有十八張桌子的小館子一天約有十桌客人,和震前水平差不多,并且仍然使用的是地震前的菜單和價格。來吃飯的主要是建設活動板房的工人和一些拉物資來青川的司機。

        走在青川縣城所在地喬莊鎮中,大量的倒塌房屋還沒清理干凈,一些外表完好的樓房實為危房,隨時可能在余震中坍塌。在這里,95%的房屋需要拆除重建。一些地質專家認為:縣城必須整體搬遷。

        在危情警報依然隨時拉響的青川,這樣一些數據與災區百姓生活如此攸關:截至20日,全縣搭建臨時居民安置點260個,發放帳篷7萬頂,建成板房6431套。受災群眾每人每天1斤糧,補助10元錢。

        到記者20日發稿時止,青川85%的村恢復集中點供電。

        都江堰--“重創”后的城市,開始蘇醒

        在都江堰市幸福家園安置點,小學生鄧煜銳從活動板房內探出身來 新華網記者 岳月偉 攝

        20日中午,都江堰市灌口鎮侏羅紀公園旁。安徽省建設廳廳長倪虹的忙碌達到了極致--三天內,安徽省所承擔都江堰全市59所、12萬平方米的中小學過渡板房將全部交付。

        “23號那天,我的3500名兄弟一定會有‘幸福感’。” 烈日下,倪虹指著那一排排整齊、高質量的板房說。

        23日,隨著安徽省援建的這批中小學過渡校舍大規模交付,都江堰市全市59所中小學將在地震發生四十多天后,首次迎來全面復課。

        都江堰市即將迎來的中小學全面復課只是一個標志性的縮影。在大地震發生一個多月后,盡管分布在都江堰大道兩邊的板房醫院、帳篷超市仍在默默訴說著這個城市經歷的驚心動魄和滿目瘡痍,但隨處可見的事實更在表明,這座遭受“重創”的旅游城市正在慢慢地“復蘇”。

        20日,人類古代水利奇跡都江堰景區大門外又一次停滿了游客的車輛。就在旁邊的復興街上,幾間被震壞的農家樂小飯店將在整修之后再迎顧客。

        “我們最新提出的目標是3年重建家園,完成受災群眾的永久性安置;5年重振經濟,成為國際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8年重塑形象,全面完成重建工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達到成都市平均水平。”都江堰市副市長王慶說起這個“3、5、8”振興計劃,眼里充滿了希冀。

        德陽--一度震裂的工業之軀,不再是簡單“復原”

        德陽,四川的工業重地。綿竹市漢旺鎮,一個多月前慘痛的工業受損景象至今讓人唏噓。

        數據顯示,大地震中,德陽市受災企業達4118戶,直接經濟損失415億元,占2007年全市GDP的64%。

        19日下午,記者走進國家三大電力設施制造商之一的東汽公司漢旺主機四分廠,3臺數控機床正在車間工人的操作下加緊生產--經過26個日夜艱苦卓絕的奮戰,分廠于6月6日正式恢復生產,也拉開了東汽在漢旺重災區就地恢復生產的序幕。

        在東汽公司令人振奮的生產場景背后,是德陽工業經濟生產的就地抓緊恢復,為當地、四川的經濟復蘇和家園重建積蓄“能量”。

        “截至6月16日,德陽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恢復生產的已達68%。”德陽市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陳新有說。

        更大的重建曙光已經出現。“綿竹、什邡要建設得比過去更好,德陽的產業結構要比過去更優化,企業的產品升級、科技研發、環境保護等方面會比過去更有競爭力。”德陽市委書記方小方說。

        寧強--重建規劃方案已經通過

        19日下午,陜西寧強縣高寨子鎮薛家壩村第6村民小組集中安置點上,遠遠就可以看到在公路邊堆放整齊的磚塊。58歲的受災村民陳學財告訴記者,他的新家14日就開始動工了,準備建兩間133平方米的住房,地基現在已經基本打好。

        “這次發生這么大的災難,我們不但享受國家每天給我們提供的糧食和生活補助,而且很快地為我們重建劃撥了土地并規劃好了設計!不能只靠國家和社會,我想自己貸點款,如果還不夠的話,再找親戚朋友借點,我相信趕冬季到來之前一定能住上新房。” 陳學財說。

        在高寨子鎮,全鎮需要重新建房的有1780戶,其中需集中安置150戶。現在肖家壩村、何家院村、薛家壩村幾個集中安置點都已全部開工。在9月底前,絕大部分都將建成。

        根據來自寧強縣的最新情況,19日寧強縣政府已審議通過了全縣災后重建規劃方案,涉及到20個大類1290個小項,包括農林水設施、城鄉住房、交通電力設施、中小學校舍、農村醫務室衛生所、計劃生育服務站、敬老院、廣播電視、通訊郵電、文物保護等。

        “全縣災后重建大約需要三年時間,共需資金48億元。”寧強縣縣長周景祥說,“目前全縣抽調了400名干部,到全縣26個鄉鎮269個村1945個重建戶,采取包鄉、包村、包戶的辦法,一定要趕在9月底完成農村受災群眾住房建設。”

        隴南市--676個“板房考場”將如期完成

        甘肅隴南市的武都區濱江學校操場上,已經搭建好了一排排整齊的活動板房教室,安裝工人們正在對供電和照明設施進行最后的檢查和調試。一些前期已經完工的活動板房里,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我們剛剛結束的中考,部分考場就設在了已經完工的活動板房教室里,近幾天還有余震,在里面考試,學生安心,家長放心,老師們也踏實。”濱江學校校長岳玉文說。

        根據統一安排,四川和甘肅災區推遲后的高考時間定在了7月3日至5日,保證高考如期安全舉行,已成為當地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

        “從目前的情況看,676個板房考場能夠如期完成,隴南市近2萬名考生將在其中安全考試。”負責此項工作的隴南市教育局招生辦公室主任王對喜說。

        截至6月16日,隴南市地震災區各類學校中已經有2886所學校復課,占全市2964所學校的97%,51.8萬名學生重回校園。6月16日至18日,當地3萬多名考生已經順利參加了中考。

        不僅是活動板房的建設。在隴南,震后重建恢復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首批175個重建村的重建工作已經啟動,因震停產的88%的企業已經恢復生產。

        從映秀到什邡,從彭州到綿陽,震后的40天,記者走遍一個個重災區,目睹著一個個尚未清理的廢墟,關注著一個個自強不息的身影,記錄下一幕幕八方援助的感人場景,憧憬著未來歲月的希望……

        震后40天,抗災在險情中繼續,復蘇從廢墟上開始!(參與采寫記者:黃全權、陸文軍、叢峰、熊爭艷、葉建平、呂傳忠、王世煥、王艷明、葛素表、張淼淼、王洋、林甦、侯大偉、周正平、王思海、楊一苗、朱國亮、周寧)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99|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伊人不卡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 | 午夜第九达达兔鲁鲁| 2022韩国最新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日本二区免费一片黄2019|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色哟哟www网站| 国产美女视频免费看网站| а√最新版在线天堂|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美女露胸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张瑶赵敏大学丝袜1-10|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手机观看| 渣男和渣女做不干净事情视频| 公车上的奶水嗯嗯乱hnp| 激情综合五月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女人战争免费观看韩国| 东北疯狂xxxxbbbb中国|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蜜桃成熟时3之蜜桃仙子电影|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成**人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男爵夫人的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