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春節習俗記趣 與大陸風俗相近又有臺島特色

      時間:2008-01-23 07:5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金門的年貨店。陳曉星 攝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在臺灣過春節,與大陸各地差不多,可謂大同小異,保留著濃濃的傳統“年味”,同時又帶有臺灣本地的一些特色——
       
        從農歷臘月十六至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臺灣民間稱之為“年兜時節”。

        尾牙

        每月初二、十六,是臺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打牙祭)。臘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所以稱為“尾牙”。做“尾牙”是感謝土地公一年來對事業生意和農作收成的庇佑,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為隆重。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天,公司行號的老板宴請犒賞員工,以慰勞其一年來的辛苦。過去有種舊俗,宴席桌上有一道菜是整雞,中間的轉盤一旋轉,停止時雞頭對準誰,即暗示主人要解雇誰。如今這種風俗早已絕跡。一般平民百姓家則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全家人聚在一起“食尾牙”,往往少不了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

      圖為春節期間的舞龍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祭灶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即送灶神上天之日。每年到這天灶神會上天奏報天帝。因此在祭送灶神時,要將灶神畫像貼于灶上,兩旁貼有“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然后擺上各種供品,多為甜元仔、米餌、糖豆漿、甜瓜、糖果等,這些供品或甜或黏,意思是讓灶神多說好話,不說壞話。有的還以酒糟涂抹灶門,以示討好之意,再燃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

        清沌

        祭灶那幾天,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因為平時神案、神位、香爐都不得擅自移動,只有趁灶王返回天界的幾天里,才能挪移清掃!扒邈纭,便是除去家中霉氣,迎接新春之意,臺灣俚諺稱:“清后才會富”。清沌之風,至今不廢。

        年貨

        逛街買年貨仍是年前準備的一項重要內容。林林總總的“年貨大街”遍布島內城鄉各地,成為臺灣過年的標志性景觀。迪化街是臺北最老的一個商圈,其“年貨觀光大街”每年都很熱鬧,攤位采用復古的形式,布滿各式旗幟和燈籠。不論南北雜貨和應景糖果,還是服飾、美食,都應有盡有。近年來,許多來自大陸的物產成了年貨大街的熱門貨。高雄的年貨街在“中街仔”,而臺中最出名的年貨街在天津路商圈。所有的年貨大街,其主色調與大陸一樣,都是那熟悉的中國紅。前來逛街購物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有時甚至“擠到爆”。由于有“年貨公車”及“年貨速遞”服務,民眾盡可享受購物之樂。街區里還表演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閩南戲曲。在臺北迪化街一類的老街,仍有民間的書法愛好者在這里免費為民眾書寫春聯,吸引了不少民眾甚至外籍人士排隊求取。臺灣民間諺語“囝仔愛年兜,大人鬧嘈嘈”,反映了人們忙年的這一情景。

      圖為臺灣民眾準備豐富的年夜飯。

        除夕

        除夕是過年最重要的大日子。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除舊布新,在家中內外重要部位張貼春聯春字,臺灣民間俗稱“輝春”。除夕下午的祭拜,俗稱“辭年”或“辭歲”,是為了感謝這一年來神明及祖先的保佑,祈求來年繼續賜福。全家老小都要穿戴整齊,在廳堂的神明及祖先的牌位桌前陳列犧醴供品。較講究的家庭,還在神案上“疊柑塔”。祭品中一定少不了年糕,臺灣人稱之為“年粿”,它是用石磨研碎的糯米,再添加各種調味品久蒸而成的。年粿有甜粿、發粿、菜頭粿之分。臺灣鄉下有俗諺:甜粿過年,發粿賺錢,菜頭粿吃應時。有的還在發粿和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飯春花”,因“春”字的閩南語諧音“!,取年年有余之意。

        圍爐

        辭歲之后,就進入過年的高潮——吃年夜飯,臺灣稱“圍爐”。以前是在桌子底下放炭爐,現在則以火鍋或電磁爐取代。一家人熱乎乎地圍坐一桌共餐,和樂團圓,興旺隆盛。年夜飯中,除了要吃象征全家團圓的魚丸、蝦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全雞(“全雞”閩南語發音同“全家”),還有幾道菜不可少,如芥菜,叫“長年菜”,吃時要一根一根先頭后尾,不能橫食,也不能嚼斷而食,象征綿延不斷;“韭菜”,取其與“久”諧音,象征長壽;蘿卜,閩南話稱它為“菜頭”,表示“好彩頭”(吉兆)。桌上的菜,每人都要下筷吃一口,此乃象征齊全,即使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及孩子,也要喝上一點點酒,因“酒”與“久”同音。一家人齊聚一堂,把酒言歡,暢敘親情,人們期待的早已不是桌上有多么豐盛的菜肴,而是一家人團聚親熱的溫馨氣氛。

        壓歲錢

        吃過年夜飯之后,便是長輩們給子孫們“壓歲錢”的時候了。壓歲錢用紅紙(袋)包著,也稱紅包。臺灣的習慣是,只要沒結婚,即便已年過三十,都可以名正言順地從父母、兄嫂手里拿紅包。紅包內的金額必須是偶數,忌諱奇數,取吉利之意。與大陸各地習俗一樣,人們“守歲”到午夜,便紛紛跑到街上燃爆竹煙花。

        跳火囤

        臺灣農村一些地方在圍爐后還有“跳火囤”之俗。將稻草、蔗葉點燃放在盆中,家中男性成員面向正廳,依長幼次序跳過火盆,取“興旺如火”的吉意。跳時口中還要念些討吉利的順口溜,如“公擔金,婆擔銀,跳入厝,代代福”。火熄后,將灰燼送進廚房的大灶里,祈求神明保佑發財。有些鄉村至今還保留著另一種頗具人情味的“避債戲”習俗:從除夕夜開始,一些寺廟要祭神演戲,那些負債無法還清的人,為躲避債主上門追逼,便可躲到廟里看戲。依照風俗,債主不可到戲臺前找人索債,否則會引起公憤。如此,欠債的人也可以在廟里躲過年關。

        新正

        正月初一,臺灣叫“新正”。舊時,一大早全家老少要集合一起燃香點燭,祭神拜祖,稱為“開正”。之后民眾之間互道新年恭喜,稱為“拜正”、“賀正”。主人家以各種甜食、甜茶招待客人,叫做“食甜”?腿耸程饡r,依俗都要說些吉利恭賀之話。有的人還要到寺廟朝圣祭拜,有的人則到風景名勝踏春玩耍,這叫“走春”,盛行至今。

        搶頭香

        臺灣的宗教信仰濃厚,新春期間民眾常去廟宇進香祈福。許多民眾自除夕夜開始,便前往崇敬的廟宇上香膜拜。有些廟宇會在除夕夜先將廟門關閉,并將神明的主爐以紅紙封起來,直到事先向神明請示的子時吉刻屆臨,才將廟門打開,早就持香擠在門外的虔誠信眾,蜂擁向前爭著插上第一炷香,此稱“搶頭香”。據說搶到頭香的信眾會受到神明的特別庇佑,獲得好運。民間還盛行于新春期間到寺廟點燈祈福,點燈類別有平安燈、光明燈、元辰燈、財利燈、文昌燈等。佛教以燈比喻光明與智慧,如信眾能燃燈供佛,就能身體健康、事業成功。

        回娘家

        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是家族團圓之日,指的是父系族裔這邊,初二媳婦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則是完成母系族裔的團圓。所以,過年前一天和初二都是交通特別忙碌的時候。過去臺灣民眾嚴守傳統,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必然帶著孩子回家,近年禮俗之事大幅簡略,尤其父家和娘家兩地相隔越來越遠,舟車勞頓,初二就不一定回娘家,而是另覓他日再補便是。

        噴春

        噴春,即“鼓吹陣”,早期是由三四個窮人組織而成的小樂隊,沿街奏樂助興討紅包。各家各戶為討個吉利,就讓他們在門口大奏“天官賜福”、“招財進寶”、“迎春接!钡燃闃非缓笏鸵粋紅包給他們,F在,噴春大都由國術館的舞獅團在廟宇表演節目來取代。

        過年,一直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結束。這一時段,舊時民間禮俗活動繁多,可從當時流傳的歌謠中感知一二。如:“初一早,初二巧,初三無通巧,初四頓頓飽,初五隔開,初六舀肥,初七七元,初八原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概概,十二漏屎,十三吃場粥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這首民謠用閩南語念起來很押韻,短短數語,幾乎把春節期間的民間節目及生活習俗形容得淋漓盡致。

        歲時節俗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點,雖然隨著臺灣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習俗也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仍不難窺知兩岸春節習俗均屬中華文化的淵流關系。

        (作者宋淑玉 系北京聯大臺研院博士)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男人扒开添女人下部免费视频| 国产东北老头老太露脸|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1080p|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黑人玩弄漂亮少妇高潮大叫| 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天天干在线免费视频|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3d动漫|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爱爱视频天天干| 他强行给我开了苞| 穆天阳吃饭还在顶是哪一章节| 动漫精品动漫一区三区3d|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蜜月| 名器的护士小说|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片国产精品8848|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毛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激情小说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