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專家楊毅周談當前兩岸關系及展望
今年以來,兩岸關系出現了很多新的發展變化,這些發展變化還是相當令人振奮的,比如3月份《反分裂國家法》的出臺,四五月份連宋訪問大陸等等。今天我們特意邀請到全國臺聯研究室副主任、臺灣問題專家楊毅周教授,就2005年兩岸關系中的重大事件和中央對臺政策的調整做一下簡單回顧,并就兩岸交流的最新進展、“三合一”選后的臺灣政局、臺灣問題中的國際因素等問題進行在線交流。
主持人:今年以來,祖國大陸對臺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有人用八個字概括,說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那么這些調整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對今年的兩岸關系產生了哪些影響?
楊毅周:實際上,對臺政策的調整是從去年就已經開始的。去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授權中臺辦發表聲明,當前兩岸關系形勢嚴峻,并指出對臺工作的重點是堅決制止旨在分裂中國的“臺灣獨立”運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同胞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去年12月初,大陸宣布制定《反分裂國家法》進入程序,并且在今年的3月14日全國人大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今年1月28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紀念江澤民“八項主張”十周年座談會上,就當前對臺政策做了重要闡述。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會議聯組會上全面概括對臺政策的“四個決不”,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我概括大陸對臺政策調整有由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對當前的對臺形勢做了科學準確的判斷,認為“臺獨”已經對臺灣海峽的和平和穩定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和挑戰。第二,調整對臺工作的重點。把對臺工作重點放在反對“臺獨”、遏制“臺獨”上,反對“臺獨”以反對“法律臺獨”作為重點。第三,明確兩岸的法理定位,那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在兩岸關系上的體現就是1949年以來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屬于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系的現狀。第四,加強兩岸的黨紀交流。第五,把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工作落到實處。在這里對臺灣同胞,胡總書記明確表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尊重他們、信賴他們、依靠他們,并且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第六,全面推動兩岸的各項交流,提出了四個“有利”的主張,并作出莊嚴的承諾。
一年來,兩岸關系雖然有所緩和,發展兩岸關系的積極因素也在上升。但是,兩岸關系嚴峻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對兩岸關系長遠來說,我是比較樂觀的。所以,祖國的統一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過程。但是,我們也絕不會使臺灣問題長期拖延下去。
網友“創未”:請問楊主任,大陸準備什么時候收復臺灣?有沒有時間的界限?
楊毅周:1945年,中國政府已經收復臺灣,所以臺灣沒有收復問題,只有兩岸的統一問題。統一的過程是一個復雜和漫長的過程,所以不會有明確的時間界限。兩岸關系的發展需要兩岸人民作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逐步地促使兩岸走向統一。這是一個艱辛、曲折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網友“逸江飛”:兩岸的關系到底應該怎么定位,是長期遏制還是決心收復?
楊毅周:兩岸關系的定位我剛才已經說了,非常的明確,那就是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是“一個中國”原則始終是兩岸關系的事實,它并不因為兩岸尚未統一而改變。我們對臺政策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希望兩岸通過長期的交流交往達到和平的統一。我們對“臺獨”是采取堅決遏制的態度,遏制“臺獨”體現在《反分裂國家法》上,它是全國人民共同意志的表現。對臺灣同胞我們是需要通過長期的交流,溝通兩岸人民的感情,增加兩岸人民的共識,使兩岸人民能夠逐步地走向融合。
網友“天剛亮”:在新華網統一論壇中,存在所謂的“武統”與“和統”兩種觀點。前者主張武力解決臺灣問題,而且盡快從速。后者基本上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觀點,請問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楊毅周:我支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這是目前推動兩岸關系,促進祖國統一最現實、最有效的模式,而且我對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充滿了信心。因為我覺得,第一,決定兩岸關系發展前景的是祖國大陸綜合國力的提升,是祖國大陸長期發展的結果。第二,從現在看,兩岸的交流交往已經十分密切,“臺獨”的空間越來越小,兩岸走向統一的目標實際上是越來越近。第三,我相信臺灣同胞,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情懷,終會有一天,兩岸人民一起走向和平統一的道路。大陸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是針對“臺獨”分裂勢力的,不到萬不得已,大陸是不會使用武力的。第四,《反分裂國家法》已經明確的確立了大陸使用非和平方式的條件。
網友“道路曲折”:2005年兩岸之間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就是國親新三黨主席的來訪了,連宋郁的來訪推動了兩岸政黨之間的交流,如果把他們的來訪放到兩岸關系的發展史上,應該處于一種什么地位?另外,對于島內來說,連宋郁訪問大陸產生了哪些影響?
楊毅周:連宋的來訪對兩岸關系來說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是兩岸關系發展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自從1949年,兩岸關系處于暫時的分離狀態,其原因就是國共兩黨的內戰和對峙。長期以來,兩岸的對抗是兩岸關系的基本結構。這種對抗性的關系,影響了兩岸關系的基本形態。連宋的來訪,結束了國共兩黨的對抗,使得兩岸關系從對抗走向和解,為兩岸關系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是連宋來訪歷史上最重要的地位。
主持人:網友“懸崖百合”在論壇上發了一首歌,是自己作詞作曲的。說明大家都非常盼望盡早統一臺灣。這位網友請您發表一些個人意見權當鼓勵。
楊毅周:我看了這首歌的歌詞,確實非常感人。它充分地反映了兩岸同胞深厚的感情,兩岸同胞的這種感情是臺灣海峽所阻擋不了的,是人為制造的對抗因素所阻擋不了的。兩岸同胞的深厚感情使得兩岸關系能夠克服各種障礙,逐步走向和平交流和穩定發展。這首歌表達了兩岸同胞深切的愿望和期待,這種愿望和期待我相信終究是能夠實現的。
網友“大將軍王”: 臺灣“三合一”選舉后,臺灣當局會在兩岸政策上有何變化?網友“黃眉老妖”問這種選舉結果對島內政局的發展和兩岸關系會產生什么影響?
楊毅周:臺灣“三合一”選舉是臺灣人民對陳水扁當局投了一次不信任的票。盡管它只是臺灣的地方性質的選舉,但是它的影響還是相當深遠的,對兩岸關系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這次選舉實際上是對陳水扁當局執政能力的一次否定,也是對陳水扁當局推行的政策的一次否定。陳水扁上臺以來,當局極力推動“臺獨”,阻礙兩岸交流的發展,使臺灣經濟逐漸走向邊緣化,也是對臺灣當局的兩岸政策的一次否定。
應該說,“三合一”選舉對未來兩岸關系的發展還是比較正面的。盡管臺灣當局不可能全面開放兩岸交流,不可能改變其“臺獨”立場。但是,兩岸經貿交流的發展已經使臺灣當局的大陸政策很難再走下去。臺灣當局也很難在繼續阻擋兩岸經貿關系的發展,臺灣當局不得不正視與祖國大陸的緊密關系,不得不正視祖國大陸已經成為臺灣經濟的動力之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兩岸關系的發展應該是有一個正面的作用。第二個作用,這次的選舉對一年來兩岸關系的發展也做了一個間接的檢驗。反映了臺灣同胞支持兩岸關系發展,希望兩岸關系走向緩和、走向和平、走向和解,這樣的主流民意。
網友“夏臺”:8月在鄭州召開的臺灣形勢會議,與會者都認為兩岸關系進入“和平僵局”,這個僵局既利于“反獨促統”也利于“反統促獨”,依然在“和平統一”與“和平分裂”及“和平拒統”較量的框架內,依然在“以拖待變”的框架內,這個僵局要如何朝比較徹底有利于“反獨促統”的方向突破?
楊毅周:兩岸關系由于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使臺海的和平得到了基本的保證。但是,由于臺灣當局仍然堅持“臺獨”立場,絕不開放兩岸政策,使兩岸政治僵局很難突破,因此形成兩岸關系的“和平僵局”。但從長遠來說,兩岸關系的發展才對“和平統一”有利。只要我們繼續堅持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貫徹《反分裂國家法》,堅決遏制住“臺獨”的發展勢頭,保證臺海的和平穩定,把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使臺灣同胞能夠從中真正得到利益。我想隨著兩岸關系的發展,這個僵局遲早會打破,朝著有利于祖國統一的方向發展。
網友“姜風云旭”:現在中日關系會對我們的統一大業產生什么影響?我們將怎么應對?網友“小耗子上燈臺”:國際涉臺環境中的美日因素今年有什么變化,哪些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楊毅周:總的來說,由于大陸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上更加穩固,“臺獨”空間逐步被壓縮。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美日等一些反華勢力仍然在為兩岸關系的發展制造一些障礙。今年美國和日本把臺海作為共同關切的地區,實際上是加緊對兩岸關系的干預。美國也鼓動日本更加深入地介入臺海形勢,臺灣當局借助目前中日關系困難的局面,試圖“拉日保臺”。日本右翼勢力也蠢蠢欲動,加緊對“臺獨”勢力的支持。
但是,由于“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系的普通主張,而且隨著祖國大陸的不斷發展,使美臺關系、日臺關系很難有大的發展。
網友“候鳥e人”:大陸明年有沒有邀請馬英九來訪問的構想。
楊毅周:首先我不清楚大陸方面是否有邀請馬英九的計劃。但馬英九來訪問大陸有實際的困難,因為目前馬英九仍然是臺北市市長,他到大陸來需要得到臺灣當局的批準。
我認為兩岸要實現統一,一方面要消除兩岸同胞的一些感情隔閡,讓兩岸同胞感情融洽達到一定程度。第二,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要得到一定的整合。第三,祖國大陸本身的發展也到了一定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統一能促進兩岸同胞共同繁榮和發展的時候,我想統一就水到渠成了。
兩岸目前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但這并不影響兩岸的統一。大陸的政策非常明確,統一以后,實行“一國兩制”,也就是統一之后,臺灣仍然保持其原有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大陸將按照自己本身的發展軌道采用適合于大陸發展的模式。
網友“候鳥e人”:請問您來過臺灣沒有,您對臺灣抱有什么樣的感情?
楊毅周:我去過兩次臺灣。我對臺灣有著很深厚的感情。臺灣同胞內心深處有著濃厚的中華民族的感情,這種感情是我所能夠深深體會到的。但是,由于兩岸長期的隔離,使兩岸同胞在一些認識和情感上有不一致和隔閡的地方。特別是臺灣同胞在歷史上曾經遭受過日本的殖民統治,產生了強烈的當家作主的愿望,對此我都非常理解。我想臺灣同胞是希望自己經濟發展、生活安定,希望兩岸關系的發展,希望兩岸人民不斷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我希望能夠做一點貢獻的地方。
網友“博浪飛鵬”:關于汪老辭世后,如何看待臺灣官方及民進黨的反應?是否認為陳水扁在任期間兩岸關系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楊毅周:汪老在兩岸人民中具有著崇高的聲望和地位,他長期致力于與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的發展,致力于兩岸人民相互的溝通和理解,因此得到了兩岸人民的高度肯定。我想,臺灣當局也不敢否認這一點。但是,由于臺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 使兩岸交流處于中斷。在這種情況下,兩岸的交流談判是不可能恢復的。我認為陳水扁任期內,由于陳水扁當局不會放棄“臺獨”立場,不愿承認“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使兩岸關系很難有大的發展空間。第二,由于臺灣當局的立場使他們很難在兩岸交流的政策上做大幅度的、實質性的開放,因此,兩岸關系也很難有大的發展。
網友“候鳥e人”提了很多的問題,網友“天剛亮”:侯鳥是來自臺灣的“反獨”網友,希望我們酌情照顧他的提問。
楊毅周:我剛才看了網友“候鳥e人”的提問,我非常理解這位網友的心情。大陸的態度是很明確的,就是兩岸實現統一,最終是以“一國兩制”的方式來實現統一。臺灣有臺灣的民主制度,大陸有大陸的民主制度,兩岸都在各自發展的基礎上,探索適合于自身發展的民主制度。關于這一點,需要臺灣同胞有深切的理解。
由于兩岸長期的隔離,使很多臺灣同胞對大陸的政治制度有很多的不理解、偏見和誤解。我相信,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臺灣同胞對大陸會有更為客觀的了解,就能夠對大陸本身的發展有比較正確的理解。大陸的政策也很明確,那就是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么問題都可以談。我相信只要是在“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一定能夠化解歧見,一定能夠找出雙方人民都能接受的發展模式,雙方都不要把自己的發展模式強加給對方。
網友“乾坤養吧”:兩岸關系難倒就保持溫湯水嗎?網友“逸江飛”:長期抑制是不是意味著長期得不到統一?
楊毅周:剛才我已經說了,由于兩岸處于長期的隔離狀態,使兩岸關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關系。兩岸關系的發展,也不能過于急躁,需要用時間來逐漸化解兩岸的分歧。欲速則不達,過于急躁,反而會使兩岸關系的發展受到損害。對于兩岸關系的發展,我們應該對遏制“臺獨”有信心,這是由于大陸本身的發展和實力所決定的。
網友“習特樂”:請問楊先生,按您的看法,兩岸在接下來的3—4年會有什么大的變化嗎?作為國民,我們是否要做好戰爭的思想準備?
楊毅周:我對未來兩岸關系的發展保持著謹慎的樂觀,幾十年來,兩岸關系都是在曲折中前進,不管是誰想阻礙兩岸關系,最終都只能以失敗告終。未來幾年,兩岸關系的和平和穩定應該能夠得到保證,兩岸的交流能夠進一步得到發展,兩岸關系將進一步密切,這是勢不可當的潮流。但是,我們也要提高警惕,防止“臺獨”分裂勢力狗急跳墻、困獸尤斗,作出破壞兩岸關系發展的舉動,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警惕,仍然要對“臺獨”采取堅決遏制的政策。只有遏制住“臺獨”,兩岸關系才有可能健康、平穩的發展。
網友“用竹竿桶下飛機”:請問您是否在新華統一論壇灌水?如果是,可以透露一下馬甲是什么?
楊毅周:我經常在統一論壇潛水,還沒有浮到水面上。如果大家有興趣,只要有時間,我還是非常樂意到論壇和大家一起灌水。
主持人: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訪談到此結束,以后有機會歡迎楊主任繼續新華訪談,就兩岸關系問題和網友進行交流。
楊毅周:我非常高興跟網友交流對臺灣問題的看法,今天因為時間關系,還有很多網友的問題沒有回答。希望以后有機會,還能繼續回答網友的提問,共同探討臺灣問題、共同發展兩岸關系的問題。
(來源:新華網)
編輯: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