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名為“同一天生日”的募捐活動在朋友圈刷屏,但有人質疑此活動信息造假。例如同一個受助的貧困學生,卻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現,而且名字也不同,這樣的公益活動,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對此活動的主辦方回應稱產品調試錯誤并向公眾道歉,但該事件給國內慈善事業帶來的質疑卻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從羅一笑到袋鼠騎手到同一天生日……中國慈善業已歷經風雨,公眾的捐獻熱情不應再被人為因素冷凍,網絡慈善是對公益事業的一種創新,更應建立在誠信、公開、透明的基礎上。
誠信是慈善不可或缺的基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此次事件而言,其本身是一個不錯的公益活動,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募捐行為必須建立在真實和信任之上,獻愛心本來是件好事,可以連基本的信息都出現錯誤,而丟掉了公益事業公開透明、規范合法的本色,最終失去的會是公眾的信任。目前對此事件的質疑甚囂塵上,比如貧困學生是否真實存在?受助人的信息是否能被公開?善款流向了哪里?這些運營上的漏洞已經引起不少質問,也涉及到法律問題,不僅會對捐助人產生傷害,讓善心蒙上陰影,進一步而言,這樣做最嚴重的后果是會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只有通過調查講清楚說明白,才能消除公眾的疑慮,為愛心保駕護航。
慈善機構需要對善款的流向做到公開透明,只有保證善款用在實處,才能不讓奉獻愛心的網友們寒心,才能保障以后的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同時,善款流向的公開透明也會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帶給公眾的疑慮,保證公眾的知情權。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慈善機構的監管力度。對于善款籌集的目的進行驗證,保證相關信息的可靠性;對善款籌集的過程進行監督,監督落實善款的使用,并向社會進行公示,公開捐贈記錄、善款發放進展、善款使用進展等。讓公眾有更多機會了解項目實施情況,并監督善款的執行。只有保證善款流向的公開透明,中國的慈善事業才會有良好的未來。
誠信、公開、透明會助力慈善事業的發展,也會增加公眾進行公益行為的信心。國內的慈善公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一路一定會有磕磕碰碰,但是要避免犯低級錯誤!巴惶焐铡币彩钱斚鹿姝h境下的產物,和大環境一樣還要成長,關注這個事件的每個人都是公益慈善的利益相關人。問題事件不能被放大和夸大,需要每個人一起去努力把慈善宣傳好,做好。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中國臺灣網網友:邸澤鑫)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