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潞安天脊“1231”苯胺泄露事故指揮部今天上午召開第三次新聞通氣會。山西省長治市市長張保表示,12月31日事發后,企業上報的苯胺外泄量是1-1.5噸,數量比較小,認為這是一個一般的安全生產事故,企業完全能用自己的力量處置不會形成大事故。也沒有想到事發出現是由于企業對自身設備設施管理不善,造成苯胺通過雨水和污水管道泄入濁漳河造成污染。沒想到一起當時認為一般的安全生產事故能發展成環境污染的大事。(1月7日 中國廣播網)
“沒想到”的問題太多。“是故人皆輕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意思是大家容易對小事疏忽懈怠、麻痹大意,但就是這樣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往往卻釀成大禍,令人追悔莫及。特別是涉及到安全生產的問題,看似一個小小的事故,有可能導致大問題。苯胺外泄,不管是泄露一噸、兩噸,還是幾頓,甚至更多,不管導致的是小事故還是大事故,其發生和擴大的機制道理都是一樣的。因此,只要有泄露事故就應該高度重視。
出了事就要敢于承擔。企業發生泄露事故,就應該一邊上報真實情況,一邊采取補救措施,而二者互不沖突、互不耽誤,上報事故并不影響采取補救措施。而作為主管部門,既然收到了企業的事故上報,就應該組織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調查核實情況,指揮現場事故處理,而不是坐到辦公室里,聽匯報,僅憑主觀臆斷是難以對事故作出準確研判的。現實中,安全生產事故一旦發生,跟此有關的企業,監管部門等相關人員,都害怕擔責,害怕被處理,難免出現瞞報、遲報、謊報的情形,因此,僅僅靠匯報是難以掌握事故真實情況的。
避免安全生產事故還需監管給力。很多時候,往往是發生了大事故后,相關監管部門、監管人員才會大張旗鼓地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才會想到去追本溯源排查隱患。而習慣做法成了,這個指示那個指示層層指示無人落實,這樣整改那樣整改樣樣整改文山會海。事故多了,人就麻木了,我們總是習慣于逃避,將提高警惕當成放屁,缺乏將隱患徹底根除的勇氣。大事故發生當然要處理人,但是處理不是目的,處理挽不回損失,只是希望從中能真正汲取教訓,真正避免下次事故的發生。(中國臺灣網網友 徐尼基)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