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衛星互聯網:掌控未來戰場制高點

      2016年04月22日 16:28:0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核心提示

        美國一家公司日前宣稱,計劃啟動一個覆蓋全球任意角落的衛星網絡。這一“衛星群”由648顆衛星完成第一階段的布設任務,未來衛星數量將達到2400顆。它將提供高速互聯網直接接入的小用戶終端,并通過WiFi、LTE、3G或2G連接,直接為地面上的手機、電腦或其他智能終端提供網絡服務。

        衛星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和航天技術融合發展的新興領域,其所蘊藏的軍事價值也無比巨大。特別是在太空、網絡已由支援陸、海、空作戰的輔助戰場,轉換為與之比肩、相互支援的主戰場之后,誰掌握衛星互聯網這個制高點,誰就將奪取未來戰爭制勝的主動權。

        基礎雄厚

        積跬步以至千里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當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話,同前蘇聯在1957年成功發射世界首顆人造地球衛星一樣,帶著人類一直以來對浩瀚太空的無限遐想,在接下來的半個多世紀里,開啟了探索太空、利用太空的新紀元。

        航天技術在20世紀得到突破絕非偶然。一方面,二戰前后幾個主要參戰國家已經對火箭制造與發射技術開展研究與試驗,推動理論走向實踐;另一方面,航天技術將多項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最新成果作為發展基石,力學、熱力學、材料學、電子技術、光電技術、自動控制、推進技術、計算機、半導體技術、系統工程和工程工藝學等都對它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這些技術在航天應用中互相交叉滲透,酵生出測控、遙感、導航等一些新學科,使航天科學技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0世紀后半葉,以前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幾個主要國家,發射了大量的科學實驗衛星、技術實驗衛星和各類應用衛星,功能向著偵察、通信、導航、預警、氣象、測地、授時等專業化方向發展,自身部件向著多用途、長壽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向發展。近30年,重量輕、成本低、研制周期短、見效快的小衛星廣受各國青睞,成為太空家族中的一支生力軍。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先后成功發射了數以千記的各類衛星與航天器,它們直接與地面交互信息,各國各類衛星自成體系。而借助與它同期發展起來的互聯網技術思維,如果將每個衛星看成網絡節點或終端,這些在軌運行的人造衛星就成為“衛星互聯網”的重要基礎設施,將“互聯網搬到太空上”即將成為現實。

        煙囪林立

        空天戰略資源亟待整合

        當代強國的競爭,早已從地球上升到太空甚至外太空。太空成為延伸的公共領域,可被人類利用的軌道面、頻譜等資源也十分有限,更是加劇了爭奪態勢。國際法明確規定,空間資源為人類公共資源,各國主權資產可自由進入,衛星、航天器等國家空間資產是國家主權國土的延展。

        世界各國在近地空間布設了大量衛星,廣泛用于商業和軍事目的,僅我們熟知的全球定位系統就有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的24顆衛星。歐美等國家還有“銥-星”系統、“全球星”系統、“快鳥”系統、“長曲棍球”系統、“立方體”系統、“天鷹”系統等等,加之考慮衛星壽命等因素,需要不斷進行補充與更新,太空可利用的資源空間正在日益減少。

        衛星雖多,但各類衛星系統都由各國所屬行業或企業管理,各系統之間、衛星與衛星之間不能互聯互通,資源無法共享, “煙囪效應”明顯。衛星觀測到的數據多數須經地面處理后才能向用戶提供產品,無法滿足“落地即服務”的實時需要。

        當前,電子產品的制作工藝與高效程度同半個世紀前不可同日而語,各類衛星攜帶的有效載荷完全有能力進行互聯互通,并承擔計算與網絡處理功能。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協同,未來的衛星互聯網將為人們提供直接、實時的網絡接入服務,推動信息技術和航天科技進一步融合發展。

        制勝未來

        軍事應用價值不可低估

        幾乎所有的尖端科技均源于軍事需求,衛星互聯網也不會例外。衛星互聯網技術一旦投入應用,將賦予傳統技術和武器平臺以新角色以及“改變游戲規則”的全新能力,在短期內實現快速部署、快速反應、快速打擊,達到先敵一步、高敵一籌的戰略目標?梢哉f,誰在衛星互聯網技術研發與資源占用中搶得先機,誰就會在未來戰場的制天、制網、制信息“三權”爭奪中占有主動。

        預測未來的最佳途徑就是創造未來。近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二十二顆自主設計制造的北斗導航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也完成了第225次飛行,加之我國已有的“天繪”“資源”和“風云”等系列衛星系統及大規模的商用衛星,我國的航天科技已經具備迎來大發展的有利環境和契機。我們應抓緊開展國家衛星互聯網系統立項研究,整合現有資源,用創新的理念帶動技術突破,在新一輪衛星技術發展中實現“并跑”甚至“領跑”,以滿足未來戰場打贏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楊森 本報特約記者 楊克功)

      [責任編輯: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xxxx裸体bbbb|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卡1卡2卡三卡在线| stars120|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 欧美午夜性视频|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 亚洲大香伊人蕉在人依线| 色综合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看| 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午夜毛片不卡高清免费| 777奇米四色| 女大学生沙龙室3|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吃奶摸下高潮60分钟免费视频| 韩国中文电影在线看完整免费版| 在线www天堂资源网| 中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曰|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图片| 动漫人物将机机插曲3d版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 avtt亚洲天堂| 太深了灬舒服灬太爽了|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