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時間:2014-07-25 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894年的今天,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日本蓄意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甲午,中國近代史上意味深長的紀年;7月25日,中華民族情感日歷特別標注的一天。

        非同尋常的時間節點,整整兩個甲子的時空穿越。

        歷史沒有絲毫褪色。炮聲隆隆,硝煙彌漫。在巨浪滔天的黃海戰場,北洋水師官兵和來犯倭寇廝殺聲中,兩個東方國家關系格局易位,東亞秩序按照叢林法則重塑。

        無以復加的屈辱,刺痛心靈的拷問,沸騰奔涌的熱血。

        這一刻,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訪問歐洲時的一段演講在我們耳畔回響: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

        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甲午戰爭是一本沉甸甸的歷史教科書,讓我們在深刻的反思中始終保持清醒,凝聚信心和力量,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一)

        一切都沒有忘記,一切都不能夠忘記。

        水陸并進,攻城略地。旅順城內,日軍四天三夜虐殺清軍戰俘和手無寸鐵的男女老幼兩萬余人。偌大旅順城,只是因為遍布街巷的尸體需要掩埋,才有36個苦力活了下來。

        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

        二萬萬兩庫平銀,“賠償”日軍搶占中國領土、屠殺中國人民的軍費。強盜也知道,如此龐大數額的賠款,清朝政府無力一次交出。于是乎,第一次賠款交清后,余款要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

        對領土的侵占,對財富的掠奪,更有對精神意志的摧殘。

        想議和?清朝政府代表誰來出任,要日本指定。馬關“會商”,中國人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捧起日本人摔過來的條款,數日內作出“明確答復”。

        定遠號是北洋水師引以為傲的主艦?擊毀還不算完,碎片也要運到和中國隔海相望的福岡,建起“定遠館”。炫耀日軍武功,彈痕累累的甲板被改造成門板……

        “幢幢華裔,將即為奴;寂寂江山,日變其色”;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吾民精華已竭,膏血俱盡,坐而垂斃” ……

        甲午戰爭的重壓以及這場戰爭引發的列強瓜分狂潮下,東方文明古國尊嚴掃地。籠罩神州大地的悲傷、憤懣、壓抑氛圍中,整個民族的精氣神猶如微弱燭光風中搖曳。

        甲午戰爭,不僅僅是清朝苦心經營的一支艦隊在實力相當的對手面前輸得精光的軍恥,也不僅僅是昔日文明導師被后起島國打敗的國恥。

        甲午戰爭之于中國究竟意味著什么?恩格斯站在人類社會文明演進的歷史高度,給出自己的答案:“古老中國整個傳統的經濟體系將完全崩潰”,“在中國進行的戰爭給古老的中國以致命的打擊”。

        (二)

        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毛澤東曾說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是一件壞事,但它喚起了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人民覺醒了,掀起了抗日運動,進行了抗日戰爭,一盤散沙團結起來了,睡獅覺醒了。

        同偉大的抗日戰爭結局截然相反的甲午戰爭,給中國人上了怎樣一課?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再到中法戰爭,清朝被西方列強堅船利炮敲打得一蹶不振。然而,清朝政府并未痛定思痛,走出自我蒙蔽的怪圈。

        英國人赫德主持清朝海關近半個世紀。這位零距離旁觀者有過這樣一段形象的描述:“恐怕中國今日離真正的改革還很遠。這個碩大無朋的巨人,有時忽然跳起,呵欠伸腰,我們以為他醒了,準備看他作一番偉大事業。但是過了一陣,卻看見他又坐了下來,喝一口茶,燃起煙袋,打個呵欠,又朦朧地睡著了。”

        修修補補、搞點洋務,充其量不過是困境下的一種應激反應。但就是這種難成氣候的應激反應,竟造就了清朝臣民頭腦中的“同光中興”,編織出一段“太平盛世”。

        “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甲午戰爭帶來的亡國滅種之危終于讓中國人睜開雙眼,實實在在掂量出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的分量。

        找回現實感還遠遠談不上真正的覺醒。真正的覺醒,是崇高人格精神的回歸、熾熱愛國情懷的釋放,是拼了性命也要革除痼疾、闖出一片新天地的血性,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精神世界的蕩滌升騰。

        在喪權辱國的甲午戰爭中,這種精神、這種情懷和這種血性,如啼血杜鵑慘烈綻放。

        北洋水師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在炮彈垂盡之際毅然下令撞擊日艦吉野號。致遠號不幸被魚雷擊中,鄧世昌墜海后拒絕部下的救助,甚至將救主的愛犬按入水中,用生命踐行了“誓與日艦同沉”的諾言。

        《紐約時報》對甲午戰爭有過這樣一則報道:“三名中國海軍將領,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將軍、右翼總兵兼定遠號艦長劉步蟾將軍和張(文宣)將軍,在目前的戰爭中表現出了比他們的同胞更加堅貞的愛國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氣節,他們值得中國的人民引為驕傲……他們向世人展示:在四萬萬中國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認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別的什么東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寶貴。”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如此強大的文化傳統支撐,有為國捐軀者的精神感召,中華民族再一次歷經磨難而不倒。

        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同盟會成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從甲午慘敗到抗戰勝利,中國又走過了整整半個世紀的歷程。中華民族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在苦難輝煌的交織中找回了賴以生存的精氣神。

        (三)

        每一次從戰爭走向和平、從衰落走向復興,無不是以涂炭生靈、搗毀民生、中斷社會發展進程為代價的。

        中華民族如何才能擺脫近代以來浴火重生的宿命,始終作為一個強國守住尊嚴、永續發展?

        在意大利史學家克羅奇眼中,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為了從甲午戰爭中獲得更為深刻的啟迪,我們需要回望更加久遠的過去。

        自康熙經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輝煌盛世。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第一位,被譽為“舉世最優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國家”。然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有為君主,對世界范圍內工業革命歷史性大變動渾然不覺。時代大潮洶涌澎湃,中國這艘古老的大船卻在落日的輝煌中擱淺了。

        馬克思1858年在《鴉片貿易史》一文中寫道:“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如果說“殊死的決斗”預言了“陳腐世界”同工業化造就的“最現代的社會”之間的歷史性碰撞,馬克思對中國人精神氣質的描述,則道出了大清江山百余年間淪為“紙糊的破屋”的緣由。無視世界大勢、固步自封、作繭自縛,注定導致國家和民族的衰亡。

        生死攸關,奮起一搏方有轉機可言。可悲的是,大清帝國既找不到變革制度的勇氣、更新戰略的智慧,更沒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壯。無人照看的國家沒落渙散,大官唯爭權,小官唯爭寵,百姓唯爭利,軍隊喪失戰斗力。

        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向白宮密報甲午戰況時寫道:“中國人中之最無智識而最愚笨者成為統治者。中國政府幾乎無官不貪,無事不賄,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中國軍隊中貪污吃空額、營私,盜竊公物,扣餉以為常……”

        1894年12月13日,《倫敦每日新聞》報道稱,只要外國公司引誘或賄賂他們(清廷官員),再老掉牙的槍支或陳舊的彈藥他們都會購買……看看這些槍是什么貨色吧:外觀上還像那么回事,但托盤根本沒有加工好,槍口也挫得十分粗糙,螺絲上得敷衍了事,有些螺帽都掉了,連接處都松開了。

        日本戰時刊物《日清戰爭實記》如此描述自己的對手:有將軍攜帶妓女的,有打著蝙蝠傘的,有帶著鳥籠的,隊伍里有唱歌的,有怒罵的,有快走的,有慢走的,千差萬別、千奇百怪。

        “在戰爭中,精神之于物質是三比一。” 拿破侖這句話給清朝甲午慘敗提供了有力注解,也道出一個民族把握命運、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

        (四)

        悠悠歲月,刻骨銘心的傷痛難以撫平。

        “我親愛的同胞,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不是祖國母親不想要我們,而是祖國母親那時太弱,她愛我們,卻保護不了我們。甲午海戰中國戰敗,人家要錢得給錢,人家要地得割地,祖國母親別無選擇……”

        一位老人在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的活動上的發言讓在場中國人痛哭失聲。

        又逢甲午,悲愴歷史的鏡鑒發人深思。

        “120年前的甲午,中華民族國力孱弱,導致臺灣被外族侵占。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義。回首我國近代史,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

        習近平總書記憂深思遠的講話在海內外中華兒女心中激起強烈共鳴。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憶往昔,崢嶸歲月,艱苦卓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戰勝重重艱難險阻,贏得了民族解放。一個嶄新的國家,昂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看今朝,中國已經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央。

        兩個甲子,滄海桑田,恥辱的一頁徹底翻過去了,積貧積弱、落后挨打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滿懷“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邁,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

        中國夢蘊涵強軍夢,強軍夢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死里逃生的北洋水師管帶薩鎮冰,參與重建民國海軍,擔任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直到去世前還贈詩毛澤東:“尚望舟師能再振”。

        回望甲午,警鐘長鳴。

        當今世界,天下還不太平。我國安全的隱憂在增大,我們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在增大。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我們必須牢記,須臾不可放松警惕。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也都要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必須有強大的實力守護和平,讓那些企圖擾亂中國和世界安寧的人不敢輕舉妄動。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回望甲午,堅定信念。

        今日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我們越是發展壯大,面臨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遇到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

        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沒有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一個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國夢,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強大起來,也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

        以史為鑒,更好前進。我們不會耽擱在甲午戰爭的苦難上唉聲嘆氣,而是從歷史中塑造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魂。如魯迅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編輯:李杰

      相關新聞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 国产大片免费天天看| 99久久综合给久久精品| 美国式禁忌免费|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刚交| 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91香蕉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美女性生活电影|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免费黄色一级电影| 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yin56xyz|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凤凰福利 | 外卖员被男顾客gay|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不卡视频|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播放| 王爷晚上含奶h嗯额嗯|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动祝视频|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你桶爽 | 丝袜捆绑调教视频免费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 免费a级毛片无码鲁大师| 黄色三级理沦片|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www.精品视频| 日本熟妇人妻xxxxx人hd|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永生动漫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西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