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2日發表評論文章說,520蔡英文執政后,陸客大量減少,致使臺灣的觀光旅游產業的生計受到了劇烈的影響,因此包括旅館、旅行、游覽車、導游等11個產業公會,決定在9月12日走上凱達格蘭大道,進行“百萬觀光產業自救大游行”。
觀光產業大游行提出的訴求相當直白、也相當卑微,他們只是希望“要生存、有工作、能溫飽”。業者指出,目前陸客團只剩下過去的1成到2成,等于大幅縮減了8到9成,因此,陸客導游只有1成還有旅游團的工作可接,其他絕大多數的導游已面臨失業的威脅;購物店的生意則少了2000萬左右,員工已在放無薪假或留職停薪,有些商店甚至開始裁員;而觀光景點附近的飯店、旅館訂房率也少了50%。整個觀光旅游產業簡直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
面對心中充滿恐慌的旅游業者,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居然表示,臺灣今年前7個月的旅客增加了7.9%,而7月份單月也成長了1.9%。換句話說,“行政院”的官方意見是:即使陸客減少,但是其他地區的游客是增加的啊,觀光業者有什么好緊張的呢。
然而,業者表示,陸客與臺灣觀光旅游產業的關系,不是其他地區的觀光客可比擬的,例如島內的導游人數總共有為3萬7千多人,而其中華語導游人數為近3萬人,占全部導游總數的78%,即使當局現在正在推新南向政策,這些導游礙于語言和專業風格等因素,不可馬上轉做東南亞團的導游;此外,專載陸客團的游覽車高達4000輛以上,陸客遽減,這些游覽車司機沒有生意可做,不但生計大受影響,而且每個月還要繳15萬元的購車貸款,在雙重壓力之下,他們的處境可說是危機四伏。
蔡英文當局一再強調日韓旅客呈現增加的趨勢,問題是陸客在臺灣創造的觀光產值是日、韓旅客的2.5倍,因此陸客團減少所帶來的嚴峻沖擊,并不是日韓旅客能夠彌補的,就算“行政院”一再粉飾太平,也沒辦法遮掩旅游業所受到的損失。
華航罷工時,蔡英文曾公開聲援。當時蔡英文說,她相信華航空服員要不是“忍無可忍”,是不會走上罷工這條路的;蔡英文甚至喊話表示“不會讓華航空服員感到孤單”。為什么華航空服員罷工時,蔡英文說,當局會和他們走在一起,甚至最后對華航空服員的所有要求,全數答應,而到了觀光旅游業者為了生計不得不走上街頭時,當局的態度卻是如此冷漠、缺乏同理心呢?
難道蔡英文、林全無法體會若不是“撐不下去了”,觀光旅游業者又何必走上街頭?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總體觀光客是增加的、業者的生意沒受到什么影響,那他們接待客人都來不及了,哪來那么多時間上街抗議呢?
觀光旅游產業今天將進行串聯,這是臺灣旅游業第一次走上街頭──民進黨當局如果真有愛民之心、真的懂得苦民所苦,就請好好傾聽旅游業者用理性的訴求,所表達的沉痛、哀慽心聲!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