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10多年前,西方有媒體發表文章認為印度不久就能超越中國,事實卻并未證實他們的結論。目前中國的GDP已是印度的4倍多。最近,隨著印度的一陣“莫迪旋風”,西方又出現了印度會比中國跑得更快的觀點,比較典型的是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5月4日刊發題為《印度將立即比中國跑得更快》的文章。作者詹姆斯·格魯伯稱,印度在經濟方面比中國,具有帶來驚喜的更大空間。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印度是從一個較薄弱的基礎上崛起的。莫迪可望獲得民意對于改革的有力支持,而他對企業友善的聲譽,對于國家的經濟前景,也是個好兆頭。
納倫德拉·莫迪于1950年9月17日,出生在古吉拉特邦北部的一個農村,是一個下層種姓家庭的第三個孩子。他兒時常常幫助父親經營一個茶攤,父親煮茶,他負責在火車站售賣。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莫迪成為印度右翼社會文化團體“國民志愿團”的全職宣傳人員。后來,莫迪完成了在德里大學政治系的學習,并從古吉拉特大學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1985年,莫迪進入印度人民黨工作。1988年,他被選為人民黨古吉拉特邦分部的組織秘書。1995年他為人民黨贏得古吉拉特邦議會選舉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同年,他被選舉為人民黨全國秘書長。1998年,莫迪擔任該黨全國總書記。從2001年起,他3次當選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在任期間,他曾4次到中國訪問,并在邦內推行了一系列類似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目前該邦吸引的資金、創造的就業崗位,都處于印度各邦之首,古吉拉特邦也被稱之為“印度的廣東”。
莫迪競選成功,首先歸功于他在古吉拉特邦的政績。相比于出生于政治豪門但無政績的對手拉胡爾·甘地,其優勢不言而喻。其次,印度選民已經厭倦了尼赫魯-甘地家族長期把持的國大黨。金融危機之后,印度經濟增長率大幅度下滑,尤其是2013年之后,美聯儲開始退出量寬,印度盧布大幅度貶值。在低增長與高通脹的形勢下,國大黨的信譽大大受損。再次,莫迪是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他的宗教背景也為他贏得了許多選票。莫迪工作勤勉、滴酒不沾,據稱他既不腐敗,也不需要腐敗利益。雖然他17歲時有過一段包辦婚姻,但膝下沒有子女。
最后,莫迪的信息團隊在競選中利用互聯網,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莫迪2007年即注冊了YouTube(全球著名的視頻網站)賬號,2009年又分別注冊了推特和臉譜賬號。同年4月,他開設博客,并新建了個人網站。到2013年年底,他在推特上的粉絲就達到300多萬人。莫迪團隊在競選中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上的社交媒體,引來了年輕選民的極大關注。
目前,印度國內對莫迪期待很高,但他也面臨風險和挑戰。首先,印度國土廣闊,人口眾多,各地情況千差萬別,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是否能夠復制于印度全國,尚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其次,人民黨的宗教色彩較為強烈,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執政期間,該邦于2002年發生過大規模宗教沖突,因此讓人擔心莫迪能否處理好印度復雜的宗教關系問題。最后,人民黨的對外立場相對強硬,莫迪能否處理好與巴基斯坦等鄰國的關系,能否處理好中美兩個大國關系,也值得人們關注。媒體普遍認為,莫迪上臺后,中印在經濟合作上有很好的前景,但在解決邊界問題上仍不樂觀。由此可見,“莫迪旋風”雖然強勁,但要落實為真正的成果,仍然任重道遠。
至于說到莫迪能否讓印度跑得比中國更快,作者認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中印兩國的所謂“龍象之爭”,就如一場足球比賽。上半場中國以大比分遙遙領先。現今,印度迎來了“莫迪時代”,中印開始了下半場比賽。由于印度的起點較低,它在下半場會比上半場踢得要好,這完全有可能,但最終的輸贏,就要取決于雙方的實力和戰略戰術了。其實,輸贏不重要,快也并不等于好,只要適合本國國情,讓百姓安居樂業就好。(黃志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