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五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于7月10日至11日在華盛頓舉行。.在對話期間,中美網絡工作組將舉行第一次會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關于網絡安全問題,中方已多次闡明原則立場,網絡安全是中美雙方和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雙方應相互尊重,平等對話,使網絡安全成為兩國對話與合作的新領域。雙方均表示,將通過對話與合作增進彼此了解和互信,推動制定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共同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安全、開放與合作(7月11日新華網)。表面來看,這段話很平常。其實,是明顯地展現了中國在中美網絡問題對話中的自信。
連日來,世界媒體紛紛猜測中美網絡對話的內容和態勢。依筆者之見,由于斯諾登事件的出現,此次中美網絡對話,可能將改變雙方的態勢;或者說趨于更加務實。
其實,還在中美第五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夕,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就向媒體擱出這么一段話,最近由于斯諾登公開了美國大量竅取中國信息的秘密,中國希望美國在對話中做出澄清(7月9日東方早報)。
這表明,在中美網絡對話問題上,中方已擺出架勢,主動向美國“進攻”。
本來,中美建立網絡工作組是6月“習奧會”定下的內容。人們知道,提出中美網絡工作組是中美兩國元首著眼于中美友好大局,為解決多年來的中美網絡“口水戰”問題而達成的共識。人們更清楚,就在“習奧會”前夕,美國國會的議員曾強烈要求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中國網絡進行施壓。而美國軍方甚至還發出過“中國黑客攻擊美國等于宣布網絡戰爭”等聳人聽聞的硬話。 美國不乏人認為,如今美中之間的問題不是安全問題,也非戰略問題,而是網絡問題,是所謂中國對美網絡攻擊問題。因此,在建立中美網絡工作組問題上,人們一般認為是美國施壓中國的平臺。
然而,斯諾登的報料既令美國處于十分尷尬的狀態,當然也令中國“憤憤不平”。針對媒體關于斯諾登曝光美國情報部門監控中國和香港問題的提問,中方外交部盡管屢屢“斯文”表示,中國是世界上遭受網絡攻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又反復強調各國應該探討通過聯合國等多邊機制來建立一套共同遵守的規則。但其中蘊含對美國的不滿也不難察到。
事實上,按中國外交部的披露,中國受攻擊的計算機不但涉及到大量網民,而且涉及到金融、交通、能源等多個部門。據悉,僅在2012年,中國被境外控制的主機達1420余萬臺,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但在過去,面對中國這些“投訴|”,美國一些部門只視作耳邊風,不但不接受,反而反而把網絡攻擊一切歸咎中國。由于美國處于超級大國的地位,因此每談網絡糾紛,美國總是擺出了“盛氣凌人”的架勢。
而今,斯諾登的揭露,令事態發生了變化。準確的說,中國的被動者、美方的主動者態勢已變,中方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美方采取切實措施削除對中國網絡的侵害,并與中方加強合作維護網絡安全。時下,不但中國要求美國對監控的“棱鏡門”作出合理解釋,就是美國的盟友歐洲、日本等國也紛紛要求美國解釋。基于美國世界第一-和美國利益至上的思維,美國官方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進行認錯。
近來,美國從政要到議員高度一致地認為“棱鏡門”是出于反恐就是證明。但是,美國的“棱鏡門”畢竟已被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抓住了“辮子”,不澄清是不可能的。一個對自己的不光彩的事進行解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有往日那樣“盛氣凌人”,有可能會放低一些身段,與中方進行商討。中國之所以對中美網絡對話極端重視,又因為美國的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八個美國科技巨頭公司占據中國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關鍵領域,美國情報部門通過它們的設備、軟件、網絡獲取信息,理論上也幾乎沒有門檻。在全球監視問題上,美國政府能與企業如此相互利用,中國百姓有權利要求中國政府對此進行調查。因此在中國民意壓力下,中國政府必然會向美方表達訴求。
面對這個態勢,美國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近日,有記者在美國務院記者會上質問:美國是否已經與中國在網絡上開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只好拒答“涉 及情報”的問題。《華盛頓郵報》9日說,中國則一直堅決否認對美發動網絡攻擊,中方稱自己也是受害者,并從斯諾登事件中獲得反擊的“彈藥”,斯諾登泄露美國針對中國的網絡攻擊似乎使中國在中美網絡安全爭執中占了上風。路透社評論說,斯諾登的泄密將使美國在會談中更難對抗中國。針對美國指責斯諾登向中俄泄露美國秘密的問題,仍在莫斯科準備逃向第三國的斯諾登11日公開澄清,沒有這回事。
因此,這回中美網絡對話,主動權恐怕在中方一邊,有利于中美雙方按照“習奧會”定的調子達成共識,這既是中美雙方的愿望,也是世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