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全國500個城市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的最后期限已過去一周,有關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的情況卻一直未見官方消息。有聲音質疑有關方面爽約。但一位接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知情人士稱,其實大部分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已經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完成聯網。(7月9日《中國青年報》)
這些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迅猛發展,可一直沒能建起一套有關個人住房信息的完整的數據庫。一個人、一個家庭有多少套房子,就像人們調侃地震預報一樣,“基本靠猜”。完成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是事關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如果沒有這個數據,又憑什么科學調控市場,又憑什么合理建設保障住房?可以說,住房信息聯網勢在必行,不做不行。
現在的第一個問題是,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到底有沒有做?一般而言,當完成某項工程后,政府部門都會對外公示,告知自己的工作狀況。有些政府部門為了能夠獲得“最大化政績”,還會多次公布,甚至夸大公布,就怕不為人知不為人曉。由此常識出發,一直沒說,就是沒做。
可綜合各方面信息來看,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卻并不像沒有做。在今年的兩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已經明確表示,到今年6月底將有500個城市實現個人住房信息聯網。這是表態也是承諾,真的不做是要承擔責任的。
揆諸過去,個人住房信息聯網似乎一直堅持“只做不說”。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當年的要求,到2011年年底,全國有40個城市需要完成個人住房信息的聯網工作;可到了當年底,有關方面卻選擇了沉默不語;一直到了第二年的7月初,才有“內部人士”消息傳出,首批40個城市聯網已經完成,未來將擴大到500個城市;對此消息,有關方面又是不說。直到今年兩會上,才由齊驥給予了證實。再結合現在“知情人士”的說法,看來500個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真的在做了,只是沒說而已。
由此帶來第二個問題,住房信息聯網何以只做不說?一般而言,只做不說、多做少說是一個好作風,而“不唯名只唯實”的精神也值得稱道。但在信息發布這件事上,卻并不是簡單的“唯名”與“唯實”的問題,相反,既做又說才是好作風。對于住房信息聯網,公眾普遍關注,公權明確表態,按照現代行政倫理,有關方面應該把真實信息告之于眾。退一步講,即使沒做,也應該說。
這些年來,有關住房腐敗問題屢屢出現,房妹、房叔、房姐、房嫂,一個個“閃亮”的名字,讓人瞠目結舌。難道就是因為這一點,擔心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發布后,會引起更多人“挖坑”,會導致更多腐敗官員浮出?
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工作,事關房地產市場運行、房地產調控。到底有沒有做,做得怎么樣了,有關方面應該有個說法。不能只是等著“知情人士”報料,更不能讓公眾在一邊亂把心思猜。(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