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學者南昌論國學:為民族留下“讀書的種子”

      2014年07月29日 10:58: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兩岸學者南昌論國學:為民族留下“讀書的種子”

        兩岸與會專家到上饒市,參觀當年朱熹講學的鵝湖書院。

        近日,“國學研究與國學教育”研討會在南昌大學舉行。5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齊聚在“豫章故郡”南昌暢談國學,可謂群賢畢至。聚會的機緣是《正學》首發式,由南昌大學國學研究院主辦的大型學術集刊《正學》面世了,它主要發表中國傳統國學及相關研究論文,延及國外漢學。國學研究者多了一個新的平臺和陣地,心里自然高興。

        江西省副省長朱虹表示,《正學》的創辦,有著紹繼先賢的文化使命感與歷史責任感,有著敢于“為往圣繼絕學”的學術精神。翻閱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這本內容厚重的集刊,包括8位臺灣教授在內的與會者,紛紛打聽出版情況和投稿審稿要求。

        堅守,而不是媚俗

        與會專家對當前“國學熱”興起的原因作了回顧,認為國學特別受關注時,每每就是“中學”與“西學”碰撞最為激烈的時候,同時也是中國歷史命運發展的關鍵時刻。當今社會大眾的國學熱,緣于對當代社會各種浮躁膚淺之“快餐文化”的厭倦感以及對本土人文傳統的渴求。在這種社會心理支配下,國學熱容易淺嘗輒止,甚至形成新一輪的“國學快餐”。為了可持續發展,應克服國學娛樂化與商業化的傾向,讓它傳之久遠。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說,當前一大問題是幾代人文化的缺失,許多國人對美國文化的興趣已超過國學,但不管國學能不能正式列入學科目錄,不管將來如何,我們都要義無反顧地堅守基礎的東西,堅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主體性,為了將來,多培養一點讀書的種子。

        來自臺灣的北京大學特聘教授龔鵬程指出,社會上“大師”很多,但我們高校的國學研究傳播,不應該是媚俗的。我們可以真正研究文獻,培養能真正接上傳統文化研究的學生,同時把傳統的人文精神融入現實生活中。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傅剛認為,不能用世俗的目光衡量國學,不能用有用無用來看國學研究教育。現在國學有些濫了,搞不清含義,不斷有加入的。有人提國學就是中國學,我認為擴大范圍雖然好,但國學畢竟是有獨立的研究學習對象的,它講究考據、實證,也結合現代西方的研究方法,它有著自身堅實的內容,是亂不了的。

        南昌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程水金表示,目前國學熱處于升溫期,但“國學”的概念在社會上被濫用,嚴重影響其作為一個學科的嚴肅性和科學性。“國學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對傳統文化精粹尤其是原典的深入了解。”

        臺灣“中研院”研究員陳鴻森指出,我接觸的一些研究機構,中學西化很嚴重。全球化下我們很難再抱殘守缺,但中華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論述,堅守核心的東西。

        厘清,內涵與外延

        經過廣泛交流,與會專家對國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形成比較一致的看法。所謂國學,就是依賴中國傳統的文字、音韻、訓詁所指向的特殊思維路徑,在融貫經史子、參究天地人的整體觀照之中,研究中國傳統的文化意識、思想觀念、言說方式與行為方式;在當代學術文化的語境之中,融舊開新,再續人文傳統,培植理想的未來人性,構建新型的情理范式,重鑄炎黃子孫的民族心魂,并積極參與當代世界人文價值與全球普適倫理的文化重建。

        專家學者還圍繞“國學學科建設”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提出不少建議。專家們認為,國學應該是個大的“學科門類”或者至少是個“一級學科”。國學不是一個具體的職業教育,而是整體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要培養人文學科薪火相傳的“讀書種子”。而國學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賴于中學階段的國學基礎。

        國學,在臺灣很“正”

        與會的臺灣專家介紹,他們在小學時就學習用毛筆寫作文,初中能熟讀孔孟文章。國學在臺灣一直未中斷。而一直使用繁體字,對古文和古籍可有較好的理解能力。

        據介紹,臺灣很多家庭注重孩子的國學教育,許多縣市每年舉辦“兒童讀經大賽”。還有每年的漢字文化節、博物館的各種展覽等。臺灣社會的國學氛圍濃厚,知識分子普遍有較好的國學基礎。當年連戰、宋楚瑜、郁慕明訪大陸的演講引經據典,其中承載的中國圣賢智慧,折服了大陸聽者。

        記者曾在臺灣一次酒席間,聽一位民進黨大陸事務部門的主管且吟且唱,背了三首《詩經》。可見,民進黨當政8年推行的“去中國化”,對中華文化來說,只是傷及皮毛,沒有傷筋動骨。

        臺灣民間有大量學者開傳統文化課、講經論道,有的開私塾。龔鵬程教授說:“臺灣的優勢在于傳統社會的結構沒有變,各種原生性、地方性的社團,都會在社會上延續傳統文化價值觀。”

        隨著大陸引進臺灣版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兩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可望相互取經、得益。

        專家說國學

        人倫關系

        黃沛榮(臺灣大學教授):

        國學除了追求傳統文化真諦,還要對當今社會發展有用,將古人的智慧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倫理觀念就是人與周邊的人、事、物的相互關系及對待、處理原則,其中人倫關系至為重要,一個現代人要獲得成功,離不開好的人際關系。

        需要君子

        傅修延(江西師大教授):

        現在很多人在談西方的貴族精神、紳士風度,我認為不如多提倡中國的君子。貴族有血統,君子卻是人人可追求。現在教育缺少這一塊,君子之范失落了。“君子”應在我們的文化血脈中,它是與黑厚之類相對的。現在說謙謙君子,似乎只是遇事退讓、無所作為。其實古代君子的含義不只是謙遜,更是胸懷遠大、敢于引領擔當的人,這個好像被遮蔽了。我看不少學校的校訓是自強不息,為何偏偏少了主語“君子”呢?國學應該對社會潮流進行引導,樹立中華魂魄。

        讀懂古人

        廖名春(清華大學教授):

        解讀《論語》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通常認為孔子有愚民思想。其實,由、知可當作假借字,由——迪(引導),知——折,這樣解釋,意思就擰過來了,成了“民眾可以引導,但不能強迫其接受”,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啊。所以說,讀懂古人,要以理性思維審是非,以文獻功夫解疑難。(本報記者 連錦添文/圖)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839987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337p人体欧洲人体亚|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浪荡欲乱之合集| 哦太大了太涨了慢一点轻一点| 成人污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日韩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三级黄色片|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中文字幕avdvd|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香港三的极不|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欧美aaaaaaaaa|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破处视频在线|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99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a网站| 色综合久久伊人| 国产六月婷婷爱在线观看| 91免费视频网| 国产成年网站v片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xfplay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观看h|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最近中文字幕2018高清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色94色欧美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