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港澳媒體走進聊城 探尋東阿阿膠里的“文化寶藏”
活動合影(圖片來源:聊城市臺港澳辦)
中國臺灣網5月19日訊 “曾在臺灣地區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讓我記憶深刻,原來劇中的東阿阿膠是這樣制作的啊”!日前,參加“2023臺港澳媒體山東行”的記者在采訪中國阿膠博物館后感慨道。
在中國阿膠博物館內,采訪團一行了解到,東阿阿膠作為傳統滋補中藥材,東阿地下水、100%純驢皮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三者缺一不可,方才成就了正宗道地的東阿阿膠。關于東阿地下水,國醫大師王綿之曾說:“阿膠是天賜的,沒有東阿水就沒有阿膠”。黃河流經東阿五個鄉鎮與57個村莊,東阿地下水有三大發展源頭,分別是太行山的積水潛流、泰山融水以及黃河之水匯集而成,每立方水比普通水質重出3.8公斤,而且它是弱堿性水,其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微量元素,東阿水不僅便于阿膠煉制過程中雜質的提純,還有利于阿膠藥效的發揮,對煉制阿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工作人員介紹,中國阿膠博物館承載著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的使命,是一家以單品種中藥材阿膠為主線的專題性博物館。館內1200多件館藏文物,通過實物陳列、影像展示實景模擬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東阿阿膠三千年的歷史、古代東阿人的造膠智慧、曲折的產業歷程以及現代東阿人的艱辛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
透過透明的玻璃,記者看到,各類產品的生產車間里都配有半自動化設備——智能機器臂。在藍帽子阿膠棗的生產車間里,流水線兩邊分列著的機器手臂,熟練地為傳輸帶上的阿膠棗排隊,以便后續更好更便捷地進行包裝;在桃花姬的生產車間里,分列傳輸帶兩旁的機器手臂,互相查缺補漏,為一盒盒桃花姬貼著標簽……
沿著東阿阿膠各類產品生產車間的長廊一路走來,濃濃的棗香以及中草藥的香味彌漫在空中,讓來訪記者在驚呼“好香”的同時,忍不住猛吸兩下。在東阿阿膠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采訪團一行體驗了非遺阿膠制作技藝與現代科技的有機融合。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線,不僅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更大幅提升了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據了解,東阿阿膠在2022年被授予第一批“好品山東”企業形象標識授權證書。(中國臺灣網、聊城市臺港澳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