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尋抗戰足跡”兩岸聯合采訪活動綜述

      2015年07月15日 13: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15日開封訊 7月6日至10日,由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香港大公報、文匯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等15家新聞媒體17名記者組成的“探尋抗戰足跡”兩岸三地媒體記者聯合采訪團,先后走進開封、夏邑、永城、鹿邑、漯河、駐馬店等地,通過采訪抗戰老兵,走訪抗戰紀念館、抗戰遺址等,重溫往昔艱苦革命史,共惜今朝美好和平世。

        抗戰老兵 平凡而偉大

        7日上午,采訪團一行走進開封,傾聽抗戰老兵蒲國英、王萬紫、蘇漢光飽含深情地為大家講述了那段血與火的艱苦卓絕歲月。當講到當年戰爭的慘烈時,老兵們幾次哽咽難言,在場的媒體記者們也紛紛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抗戰時期,作為醫護兵的蒲國英參加過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359旅,在部隊后方護理從前線戰傷的傷病員。他說,看到血肉模糊的戰友,心里別提有多難受、多恨日本侵略者,日本鬼子太殘忍、太沒人性。最后,他現場唱起了當年的抗戰歌曲,高亢激昂的歌聲讓全場為之動容。

        憶起抗戰歲月,今年94歲高齡的老戰士王萬紫目光如炬,精神振奮。王萬紫曾在國民革命軍29軍當戰士,先后參加中條山之戰、棗宜戰役等大小戰役上百次,從天津塘沽一直打到湖南。1938年,王萬紫所在部隊在中條山駐防。他說:“有一次,我們得到日軍要進山的消息后,就從敵人要經過的道路兩側埋伏下來,等日本鬼子一走進埋伏圈,就將所有的手榴彈往下扔,把敵人殺了個措手不及,短短半小時殺死敵人幾百個。”老人說,中國軍隊民族氣節高、戰斗力強,只要萬眾一心,任何外來的侵略者都沒什么可怕的。王萬紫由于念過書、會寫字,在部隊很受戰友喜愛。“幫戰士們寫家書、報平安,白天晚上都要抽空寫。”

        說起戰爭的殘酷,曾經作為國民革命軍電臺勤務員91歲高齡的蘇漢光,不禁潸然淚下。“提起日本‘三光政策’犯下的滔天罪行,就激起了我的國仇家恨,戰爭弄得我家破人亡,我們一家十口人就我一個人活了下來。”他說。年僅13歲的蘇漢光參軍入伍,參加過臺兒莊等戰役。

        聯合報記者劉方澤說,隨著時光的流逝,親歷那段歷史的人會越來越少。因此,我們這一代人要更多地了解真實的歷史并告訴給下一代。

        “我們難以想象那段歷史,也難以體會他們的眼淚,但很讓我感動。”中天新聞網記者李品萱如是說。

        旺報記者黃忠榮聽抗戰老兵講述后發出由衷感慨,“采訪的過程,就是一次了解歷史、還原歷史的過程。通過平凡人物的講述,我們來見證和感受大歷史,以點看面,很有收獲,自己內心也充滿了敬意。在民族危亡關頭,他們毫不猶豫,挺身而出。雖然他們平凡而渺小,但是卻表現得偉大而令人敬仰”。

        英烈雖歿 民心中永生

        短暫5天的采訪行程,采訪團成員先后走進彭雪楓將軍紀念館、魯雨亭紀念館、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豫中抗日根據地、老君臺等地采訪。每到一處記者們用手中的攝像機、照相機、手機,將抗戰時期的遺物和老照片定格成珍貴的光影;當兩岸記者了解到彭雪楓、楊靖宇、魯雨亭等這些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為保家衛國、驅除倭寇短暫而光輝的戎馬一生時,對英雄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

        彭雪楓將軍從小學習刻苦,立志報國。他踏上革命征途后,抓統戰重宣傳,英勇善戰,功勛卓著,可惜不幸英年拋血沙場,是“共產黨人的好榜樣”。在彭雪楓將軍紀念館,大家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聽得非常投入,時而凝視沉思,時而頷首點頭,時而奮筆疾書,時而拍照存念,無不顯示出對英雄將軍的崇敬之情。

        臺灣司法警民聯訪新聞社采訪組副主任駱光強說,想不到在那個年代里,共產黨的將領不但文韜武略,而且能一馬當先、身先士卒,確實令人敬佩。

        在魯雨亭紀念館,記者們圍坐在90多歲的抗戰親歷者魯如剛、譚道本兩位老人身邊,聆聽老人們講述日軍僖山大屠殺、火燒山城集等暴行,以及魯雨亭組織游擊隊武裝抗日、血戰李黑樓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魯如剛老人說,“魯雨亭犧牲后,這里的老百姓都覺得像天塌下來一樣。”

        “中華稅務日報”采訪組副主任黃姵瑄說:“英雄們用自己的行動彰顯了自己的英魂,是永遠的豐碑。”

        在楊靖宇紀念館,當記者們看到日軍殘忍地割下楊靖宇的頭顱以泄心頭之恨的照片時,憤怒之情躍然臉上。看到日軍解剖他的身體發現胃里沒有一粒糧食,只有樹皮、草根、棉花的照片時,大家為之肅然起敬,許多人眼中帶著淚。

        “臺灣中國網”記者張永旺說:“這幾天的采訪,我才發現河南軍民在抗戰中涌現出這么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跡,河南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以前在臺灣看不到、聽不到、學不到這些抗日歷史和資料,可以彌補對這段歷史了解認識的不足。”

        臺灣記者駱光強坦言“這里有我們太多不知道的抗戰歷史事實,此次的河南采訪活動,讓我了解的更全面、更具體、更生動,尤其是對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戰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重新的認識”。

        “通過這一路實地采訪,我們重新認識了更加真實的歷史,臺灣教科書對抗戰這段慘痛歷史的細節介紹甚少。我們看到了日軍在華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看到了河南人民在抗戰時期的英勇奮戰和付出的重大犧牲。”中天新聞網記者李品萱說。

        1945年日本戰敗,漯河作為全國16個受降區之一接受了日軍的投降,為紀念這一讓中國人民難忘的歷史時刻,漯河人民自發捐建了受降亭,使漯河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勝利唯一建亭立碑的地方。

        臺灣聯合報記者劉方澤說,“受降亭代表這個地方的抗戰記憶,是對在戰爭中遭受苦難人民的一種紀念與撫慰。”

        “當我看到受降亭是很振奮,這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結果,這是一個值得紀念、值得光彩、值得挺胸的事。”臺灣記者駱光強說。

        在中原抗戰紀念館,采訪團一行觀看了展廳里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一幅幅真實的歷史照片。記者們用鏡頭重溫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時刻。

        老君臺是我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講學的地方。在日軍投下13枚炸彈但均未爆炸的老君臺上,臺灣記者駱光強說,“日本人用心極其險惡,這種行為不僅是在破壞珍貴的文物,而且最主要的是要毀掉這個地方的文化和精神支柱,讓該地的軍民信仰迷失、精神坍塌,喪失抵抗和戰斗力。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的陰謀并沒有得逞。”

        “臺灣中國網”記者張永旺直呼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的和平與安寧。他說,“在這里看到的抗戰歷史太豐富了,以前在臺灣課本根本學不到這么多。這次在河南實地走訪才知道,河南人民在抗戰中的付出了這么巨大、這么沉重的代價。”

        采訪活動結束了,兩岸三地的記者紛紛表示,珍惜這次難得機會,通過實地采訪,用專業的視角去記錄、發掘、報道、緬懷這一段偉大卓絕、沉重悲壯、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真實地呈現給兩岸廣大民眾,一起銘記先烈、勿忘國恥、珍愛現在美好而和平的生活環境。

        英雄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人們并沒有把他們忘記。一座座紀念館、塑像、豐碑就是民眾對他們永遠的最真切的紀念。(中國臺灣網河南省臺辦宣傳處通訊員 韓志宏)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亚洲欧美天堂网|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30视频|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网站| eeuss影院www天堂免费|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 鲁不死色原网站|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女人18毛片水最多免费观看| 一级黄色a毛片| 扒开老师的蕾丝内裤漫画|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无遮挡gif| 十七岁免费完整版bd| 老师开嫩苞在线观看| 国产啊v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小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japan高清日本乱xxxxx| 少妇大胆瓣开下部自慰|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无套内射无矿码免费看黄|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欧美人与动交片免费播放| 亚洲天堂2016|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