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增擴內需市場,把握新興產業發展機遇

      2019-04-17 15:16: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編者按】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這既是為了有效應對國際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變化,也是以強大國內市場為我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更是破解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舉措。強大國內市場怎么干?有哪些生動具體的案例可供參考?就此,光明網理論部聯合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邀請業內多位專家學者推出系列解讀文章,就如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進行專業性地深入研討。

        作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 張輝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經濟逐漸步入提質增效的縱深發展階段。內需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未來一段時間內必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著眼點。一個強大國內市場不但對于國內生產工藝升級和品牌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國家創新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也十分關鍵。與此同時,隨著國內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促進供需協調融合發展,結合新興產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可以共同促進我國新時代消費市場的茁壯成型,奠定我國未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動內需市場做大做強

        一般而言,內需的波動相對外需要小且穩定的多,一個強大的國內市場不但可以有效對沖外部經濟的沖擊,而且對于穩定經濟增長和就業也將發揮十分關鍵的作用。2018年數據顯示,消費、投資及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76.2%、32.4%及-8.6%,消費對于我國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經濟增速相對放緩,居民收入的增長也相對有所放緩。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6%。人均收入增長的放緩將會影響消費增速的提升空間。此外,收入結構仍存在兩極分化情況,內需消費結構有相對分離的趨勢:一方面中低端消費有逐底的傾向,“消費降級”壓力增大,加劇了企業成本競爭壓力;另一方面中高端消費渴望升級,對高質量產品翹首以待,消費有不斷向海外溢出的趨勢,亦加劇國內企業轉型升級難度。2013年至2018年5年間,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及出廠價格指數分別增長1.3%及0.9%,相差0.4個百分點,成本和收入雙向擠壓企業利潤。

        因此,做大做強國內消費市場首先需要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通過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夯實“強消費”市場的基石。從消費者而言,通過初始和再分配政策引導收入流動的合理化,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增加消費者的個人可支配收入,進而增加消費需求。就生產者而言,可進一步發揮“減稅降費”的作用,優化企業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擴大再生產和創新產品的動力和能力。

        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創新,促進供需兩側融合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綜合全球發展經驗來看,構筑強大的內需市場離不開高質量供給體系的支撐。當前我國傳統生產行業在世界范圍內的比較優勢,正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弱和資源成本等的上升而不斷減弱,過剩產能的出現預示著傳統產業正脫節于新興的消費需求。2017年,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通過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創新,可進一步加快國內生產與消費的協調發展,促進國內生產與需求之間的融合升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撬動經濟結構轉變,進而改善需求結構,推動供給與需求兩側的對接,是培育強大國內市場的根本保證。

        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創新,可以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加大新興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力度,從而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優勢,穩住國內支柱產業的相對競爭優勢,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價美物廉”的好產品。2017年,我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經濟比重分別為7.9%、40.5%及51.6%,三類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8%、35.7%及59.6%?梢姡瑐鹘y支柱產業在提供經濟動能、推動技術創新、促進就業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興產業的發展不能是以犧牲傳統產業為代價,新興技術對傳統支柱產業的改造升級,應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征。以傳統行業的供給創新推動消費升級、以消費升級帶動傳統行業供給能力的持續增強,兩者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實現高質量供需平衡的不斷深化。

        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構建未來消費市場增長點

        經濟下行之時亦是技術進步發展最快之時,目前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領域快速發展和空間加速分化趨勢明顯,能否抓緊這一輪技術創新機遇,形成地方根植性強的新興產業群,對于培育未來新的消費市場增長點和經濟增長極極其關鍵。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我國廣義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27.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2.9%,增速為20.3%,對GDP貢獻率為55%。一大批網信企業也迅速發展,2017年騰訊和阿里巴巴進入全球市值前十企業行列,科技部公布的164家獨角獸企業中與數字經濟相關企業高達145家。新經濟產業的快速涌現,將極大地推進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新興消費市場的出現。

        由于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邊界不斷接近,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根本在于保障持續的研發投入。2009年至2018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自0.58萬億元增至近1.97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15.59%;專利申請授權數自58.20萬項增至244.7萬項,年均復合增速達19.50%。2008年至2017年,我國技術市場成交額自0.22萬億元增至1.34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17.55%。研發創新投入的增大與合理利用及多層次研發創新體系的構建,有助于科技成果盡快向產業發展轉化,發揮技術產業動能。通過新老產業的升級更替,不斷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不斷做強國內市場,可以為我國未來經濟的長期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張曉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引诱亲女乱小说完整版18|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男人插女人视频软件|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动作大片| 波多野结衣大战欧美黑人| 噜噜噜噜天天狠狠| 3d区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被夫上司持续侵犯7天|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强行交换配乱婬bd|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97青青草视频| 好吊日视频在线|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毛片| 日本一二线不卡在线观看 | 婷婷色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 色费女人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久草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再深一点灬舒服灬太大了| 日本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久草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极度另类极品另类| 亚洲a级黄色片| 杨幂最新免费特级毛片|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