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10日電(戚亞平) 1月10日,記者在地處祖國邊陲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七十五團看到,前來調運油菜籽的車輛往來不斷,以前曬場堆積如山的成袋油菜籽,如今已銷售一空,油菜籽市場“寒流”漸退逐步回暖。
位于中哈邊境地區、新疆伊犁河谷的昭蘇草原,是中亞內陸腹地的一個高位山間盆地,天山環繞,水草豐茂,土質肥沃。是中國著名草原之一,冬長無夏,春秋相連,是新疆最大的春油菜產區。每年種植面積90至110萬畝,占全疆油菜種植面積的40%左右。當地群眾形容這里的油菜花是“從身邊連到山邊,從山邊連到天邊”。
2011年,該地區種植油菜100萬余畝,雖然遭受低溫、冰雹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但該地區政府重視油菜生產,農業技術部門加強技術指導,調動了農牧民的種植積極性;同時加強了田間管理,從而保證油菜穩產豐產目標,平均單產仍達220公斤,最高單產達300公斤。據當地有關部門介紹,2011年該地區上百萬畝油菜全面豐收,由于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下跌,以致客商等待時機遲遲不肯收購。
為解決農牧民油菜籽銷售之困,該地區上下同心協力,全力以赴,積極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尋找油菜外銷途徑。目前,由于該地區政府措施得力和油菜籽市場價格回暖,來自烏魯木齊、奎屯、伊犁等地的客商開始以4.1元人民幣/公斤左右的價格搶購。據悉,近期該地區油菜籽調運工作將全面結束,農牧民豐產豐收已成定局。
“從去年10月等到現在,菜籽市場終于回暖,4.1元價格,比去年稍高了一點,賣完了心里就踏實多了,我終于可以安心過年了。”剛賣完菜籽的胡松圖哈爾遜鄉村民沈武全對記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