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成都市出臺《成都云計算應用與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按“規劃”成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云服務和終端產品制造基地。到2015年成都半數規模以上企業率先“云計算”。
打造云計算產業 成都有先發優勢
云計算是繼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未來幾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超過80%,到“十二五”末,產值規模將突破萬億。
“成都打造云計算產業發展基地具有先發優勢!背啥际薪浶盼敝魅卫铋L虹說,近年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猛,為云計算應用提供良好的技術和產業支持。2010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近2000億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0%。成都已建成數字化、廣覆蓋的信息通信網絡,是國家骨干通信網六大匯接點之一,并已建成成都云計算中心。另外,成都信息化應用覆蓋社會、經濟和政務服務,應用水平居全國前列,云計算發展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成都造移動智能終端占全球20%
根據“規劃”,成都將用五年時間基本建成云計算模式下的技術、應用和產業三大體系,構建政務云、社會云、企業云和高性能計算云四大基礎平臺,形成云服務、基礎軟硬件設備生產和云終端產品制造三大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強實力和影響力的云計算領先企業,云服務規模占全國市場的比重超過10%,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制造占全球市場比重超過20%,使成都成為全球最大的云服務和終端產品制造基地。
“規劃”提出,成都云計算產業發展將重點圍繞云服務、基礎軟硬件設備生產和云終端產品制造三大產業集群,擇優培育、招大引強,不斷完善產業鏈和壯大產業規模。到2015年,云服務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基礎軟硬件設備產業達到500億元,云終端產業規模達到2200億元。
50%規模以上企業將實現云計算
“十二五”期間,成都計劃每年開展10項政務云和社會云應用示范系統建設,遴選產業園區組織開展云服務試點,在企業中組織推廣云計算應用,并在科學研究、工業設計、新材料、新能源、數字媒體等領域開展云計算模式下的科學計算示范。
到2015年,成都政務云、社會云、企業云和高性能計算云平臺基本建設完成,應用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云服務覆蓋全市主要產業功能區,50%的規模以上企業率先實現云計算模式下的IT資源管理。
此外,為了保障云計算產業的發展,成都將強化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光網城市、下一代移動通信、新一代廣播電視網、無線網絡等方面建設,提高光纖入戶和無線寬帶普及率。依托本地優勢企業和專業機構,打造云安全服務基地,完善安全環境。
名詞解釋
云計算 是互聯網經濟的典型范式。在云計算模式下,軟件、硬件、平臺等IT資源作為基礎設施,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
通俗講,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霸啤敝械馁Y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