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友情鏈接
      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
      中華食物網
      海峽農業網
      字號:
      農業研究專家談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

        時間:2012-06-28 10: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程國強

        宋洪遠

        黨國英

        從公元前594年春秋時期魯國實施“初稅畝”,到2006年我國全面廢止《農業稅條例》,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實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我國全面廢除農業稅有何背景和原因?從試點到全面取消過程中存在哪些曲折和難點?對我國農業的長遠發展又有著怎樣深遠的意義?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搭車收費加重農民負擔

        問:取消農業稅可以說是減輕農民負擔的一項重大改革,出臺這項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歷史背景?

        宋洪遠: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基層財力的支出缺口不斷增大,各種收費不規范的問題日益突出,農民負擔日趨加重。一方面,農村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的“三亂”現象普遍存在且問題突出,中小學學生就學、農民建房、農民結婚登記時的搭車收費比較嚴重,向農民集資修建道路、興修水利、辦電等比較普遍,一些地方平攤農業特產稅、屠宰稅等問題嚴重,不切實際的評比活動屢禁不止,農民稱之為“頭稅輕,二稅重,三稅是個無底洞”;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為了多提留村提留和鄉統籌費,在農民純收入統計上弄虛作假,虛增收入,變相加重了農民負擔。

        程國強:事實上,農民增收出現困難是農業稅費改革出臺的一個重要歷史背景。從1997年到2003年的7年中,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長了4%,只相當于同期城市居民收入增幅的一半左右。從收入增長的絕對額來看,農民收入7年只增加了532 元,僅相當于城鎮居民一年增加的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由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1.8∶1,1997年的2.5∶1,擴大到2003年的3.3∶1。可見,農民增收困難已經成為當時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黨國英:從歷史的角度看,農業稅實際上是國家在經濟上對農民實行特殊強制的一個表現。在經濟還很不發達的時候,依靠市場交換方式,國家的非農部門的生存和發展不能得到足夠的糧食,不得不對農民實行強制,向農民征收糧食。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對農民的強制在經濟上是低效的,地方政府搭車收費,使得農民交納的稅費總額超過中央政府規定的標準,在政治上顯得非常被動。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的財政基礎越來越不依靠農業稅,農業稅的征收成本過于高昂,以及其它種種弊端,使取消農業稅成為必然。

        5年改革目標3年實現

        問:我國實施農業稅費改革主要的難點有哪些?改革過程中又產生了哪些新的問題?

        宋洪遠:農業稅費改革的核心實際是兩頭改,一頭改“三亂”,一頭改鄉鎮機構。要實現全面取消農業稅,首先就要去除農村的亂攤派、亂集資、亂收費問題,這是擺在農業稅費改革前面的第一個障礙,農民把這種不合法的干部下鄉收費現象比喻為“狗跑熟了,人跑生了”。正是由于農民愿望強烈,取消農業稅費的改革在農村推進頗為順利,原本計劃5年完全取消農業稅費的目標,在短短3年內就得以實施完畢。改革本身并不只是免征農業稅那么簡單,更是一個有許多配套措施的系統工程,由此帶來鄉鎮機構改革、農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真正做到村財鄉管、鄉財縣管、縣財省管的局面。

        黨國英:實行農業稅費改革后,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國縣鄉財政困難進一步加劇,老賬歸還希望渺茫,新的赤字還在發生。一些地區鄉級干部的工資常常難以保障,影響到鄉村政治穩定。但我們更應看到,如果允許農業稅這個稅種存在下去,所引起的問題將會更大。

        程國強:盡管農業稅費改革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但農業稅曾經是國家財政支持工業化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尤其是在我國工業化起步階段,政府主要通過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直接或間接地從農業部門抽取資源,為我國的工業化提供積累。可見,這一改革具有聯動效應,需要統籌謀劃。據有關專家測算,從1952年—1990年間,我國農業部門為工業化建設提供凈資金貢獻達9530億元。

        為全國農民減負超過千億

        問:從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到現在已經有6年時間了,改革的效果如何?對現實及未來的意義何在?

        宋洪遠:農村稅費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繼農村土地改革、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后的又一重大改革。這項改革依法調整和規范國家、集體和農民的利益關系,將農村的分配制度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大幅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2006年取消農業稅后,與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全國農民減負1045億元,人均減負120元左右。通過配套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從根本上消除了農民負擔反彈的隱患。此外,農村改革從調整生產關系到改革上層建筑,干群關系明顯改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

        黨國英:停止征收農業稅至少有兩重意義。第一,政府要向農業和農民在一些領域提供無償的公共服務。稅收是國家公器,特別是現代國家的公器。對低收入人群實行免稅,甚至實行負稅,體現稅收對國民收入再分配職能。第二,停止征收農業稅還意味著停止國家與農民之間的掠奪式交易。圍繞農業稅而發生的各種搭車收費,具有掠奪的性質,因為相關收費機構并沒有向農業和農民提供公共服務。

        程國強:上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政策逐步由索取向支持補貼轉型過渡,對農業的取予漸趨平衡。全面取消農業稅,探索實施農產品價格支持措施和直接補貼政策等,則意味著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農業補貼制度的基本框架。從長期趨勢看,隨著國家財力的不斷提升,農業補貼的能力不斷增強,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補貼支持力度,是今后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的必然政策選擇。

        鏈接

        農業稅費改革大事記

        ●1958年6月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96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

        ●2000年,安徽省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

        ●2002年,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擴大到河北等16個省。

        ●2003年,全國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

        ●2004年,農業稅稅率降低1個百分點,取消除煙草外的農業特產稅,在吉林、黑龍江兩省進行全部免征農業稅試點。

        ●2005年,在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進行免征農業稅試點,在其他地區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在牧區開展取消牧業稅試點,當年已有28個省全部免征農業稅。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經表決決定,《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前5個月我國漁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       ·范麗青談臺灣大米輸大陸 秀閩南語盼臺農民得實惠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综合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久旷成熟的岳的|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欧美人善交videosg|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91麻豆最新在线人成免费观看 | 五月婷婷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王爷晚上含奶h嗯额嗯|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www香蕉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8| 再灬再灬再灬深一点舒服| 欧美a在线观看|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香蕉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网站|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2o18国产大陆天天弄|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婷婷丁香五月综合五|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娇妻当着我的面被4p经历|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污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乱xxxxx97国语对白|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御书宅自由小说阅读无弹窗| 五十路亲子中出在线观看|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八戒八戒www观看在线|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