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隨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早收清單第二階段降稅的啟動,ECFA在山東的效應持續(xù)發(fā)酵。據(jù)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3月21日最新統(tǒng)計,該局共簽發(fā)ECFA原產地證書170份,簽證金額994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25%。
第二階段降稅是ECFA實施以來降稅幅度最大、涉及產品最廣的一次降稅,涉及石化、機械、電子、運輸產品和農產品等526個行業(yè),比例高達9成。據(jù)介紹,今年1月至今,我省ECFA原產地簽證產品主要涉及輪胎、無紡布、化工品、自行車等,按平均降稅幅度5%計算,約獲臺灣方面減免關稅50萬美元。
另據(jù)了解,2011年,山東新批臺資項目181個,合同利用臺資20.8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6.2億美元,合同臺資與2010年同比增長22%,實際利用臺資同比增長38.7%,成為近7年來合同、實際利用臺資增幅最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