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中國工業增速大幅放緩。有學者指出,工業企業盈利下降,行業不景氣,企業家不敢投資,政府如不及時出手,有可能造成失業增長等更為嚴重的后果。
今年4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11.9%降至9.3%,5月份反彈至9.6%,6月份為9.5%,顯示工業增長趨于平穩。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張其仔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盈利是工業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其狀況令人擔憂。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至5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4%。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3個行業同比下降,1個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鋼鐵行業盈利下滑最為顯著。1至5月,中國80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25.3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94.26%。生產能力居世界前列的武漢鋼鐵上半年提出打算進軍養豬行業,凸顯了鋼鐵行業的困境。水泥、玻璃、建材等和投資密切相關的行業也不容樂觀。
另有一些行業則受到歐美經濟疲軟的持續沖擊。上半年,紡織出口大省浙江的出口增長低于全國水平,全省服裝出口出現負增長。對外依存度超過55%的電子信息行業1至4月份行業利潤同比下降47.5個百分點。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新訂單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低于臨界點,說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回落。
在秦皇島、青島等港口,往日忙碌地運輸集裝箱的場景不再。由于工廠開工不足,來自國外的鐵礦石、棉花積壓在這里無人問津。在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中國,這是近年來所罕見的場景。
張其仔說,未在統計之列的小型、微型企業的情況或更為糟糕,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抗風險能力、創新能力都要低于規模以上企業。
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在2月18日和5月12日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6月8日和7月6日兩次降息。新增銀行貸款數量不斷增多,5月份新增近8000億貸款,6月份更是高達9198億元,貨幣政策進入寬松通道。
張其仔說,在此之前,一直認為融資問題是企業遭遇的最大問題,但現在看來,需求不足和負擔較重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和張其仔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仍有很大的投資需求。以鐵路為例,中國人均鐵路長度僅有幾厘米。鄭新立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應重新啟動中國的高鐵投資。
關于為企業紓困,更高的呼聲聚焦于減輕企業負擔。中國啟動了“有增有減”的結構性減稅方案,延長了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期,并打算擴大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
但是,有些地方在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后企業稅收負擔不降反升,各種亂收費亦屢禁不止,嚴重打擊企業投資實業的信心。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目前減稅的效果還不明顯。張其仔則呼吁,應直接為中小企業降稅,實現真正有效的全面寬松。
在經濟增速放緩和企業利潤普遍下降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有所放緩,但仍突破了6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分析人士據此認為,中國仍有減稅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