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天然氣產業“命門”:誰為高價進口氣埋單?

      時間:2009-12-01 08: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一場“氣荒”暴露了國內天然氣行業的問題,也再次掀起人們對能源行業壟斷性的大討論。分析人士指出,調峰能力建設的問題只是這個“朝陽行業”背后隱藏問題的冰山一角,天然氣行業上中下游的發展有多處“命門”,如果能在產業發展之初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有助于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運行。 

        誰為高價進口氣埋單?

        近年進口天然氣的價格大大高于國產氣,如何為進口氣定價、推動國內外天然氣價格的接軌,是推動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動力之一。經歷了2008年以來的大起大落后,全球天然氣出現過剩局面,現貨價格甚至低于我們簽署的一些長期合同價格,中國可能在一段時期內面臨使用高價進口氣的局面。有分析人士指出,進口天然氣價格不菲,是否應該全部由下游用戶埋單,還值得商討。

        2008年,中國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為3.8%。根據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目標,這個數字在2010年將達到5.3%。今后10年是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天然氣需求量年均增長量將超過100億立方米。

        為滿足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從2006年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運營開始,中國開始了大規模進口天然氣的時代。2008年,國內天然氣總產量為775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44億立方米,約占天然氣消費總量的5.57%。

        中國進口天然氣的途徑主要是在沿海建LNG接收站,以及從周邊國家修建陸上天然氣管道。分析人士指出,全球天然氣市場開發的共同特點就是“區域化”和“長協化”,這有別于石油市場的全球一體化趨勢。天然氣區域市場的供需和定價是不盡相同的,并且以長期協議合同供應為主,現貨主要用作調峰。

        出于對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態勢的積極判斷,近年三大石油公司在天然氣業務上投資巨大,特別是與國外簽署了多項天然氣進口合同。其中,中海油廣東大鵬、福建莆田、上海等三個LNG接收站落實的氣源,因簽約比較早而價格低廉。隨著2007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天然氣供需偏緊,天然氣價格開始走高,到了油價飆升的2008年,天然氣的長期合同和現貨價格都達到近年的峰值。而這一年中,中石油和中海油都簽署了幾項重要的長協合同。

        不過,隨著2009年以來國際天然氣市場供需關系的整體變化,天然氣價格大幅回落,人們發現中國的天然氣進口情況陷入尷尬:早先簽署的卡塔爾、高更等氣源價格比現在的國際市場現貨價格都高太多,下游用戶失去履行合同的動力。今年卡塔爾天然氣在南方市場遭到“拒絕”,就是矛盾顯現的開始。

        國際能源機構(IEA)稱,北美非常規天然氣未曾預料到的蓬勃發展,以及經濟萎縮造成的需求下降,將會造成未來幾年全球天然氣供應的極大過剩。相應地,主要地區間的管線運輸能力會從2007年的600億立方米上升到2012—2015年的將近2000億立方米,產能利用率將從88%下降到不足75%。IEA認為,即將發生的全球天然氣供應過剩將對亞太地區天然氣市場結構和天然氣定價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人士稱,這至少表明中國簽署天然氣進口的合同“踏錯了時點”。盡管從中長期看國內天然氣肯定是緊缺的,國際能源價格可能也看漲,但未來幾年中國這個新興市場的價格可能“恰好”是偏高的。

        一位中石油的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無奈地說:“誰能預料到2008年能源產品價格有那樣的走勢,中國天然氣如此緊缺,為了滿足需求必須加快LNG接收站的建設和氣源的落實。誰都想買在低點上,談判都很艱苦,如果今天國際氣價還在上漲,大家還會慶幸當初買得早、買得對。”

        分析人士指出,石油公司進口天然氣除了出于產業發展的戰略考慮外,還是一種商業行為,既然是商業行為,就沒有只賺不賠的買賣,無論是下游用戶還是石油公司都應該承擔風險。而現在的情況是,石油公司簽下什么價格,都可以轉移給下游用戶,價格風險更多地由下游用戶來埋單并且沒有議價能力。

        “石油公司已經承擔了行業發展初期的投資和風險,適當降低價格風險對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有好處的。不過,如果把所有的價格風險都轉移給下游用戶,也不利于保護市場,也不公平,畢竟這是個壟斷行業,用戶沒有選擇權。”該人士說,“從另一個角度說,未來國際氣價回升,現在簽的價格又明顯有優勢,石油公司還會獲得更多收益。”

        民營資本能否參與基建投資?

        11月以來“氣荒”的出現,主要應歸因于天然氣應急調峰能力的建設不足。但在這背后,折射出全國性天然氣管網和接收站等硬件設施的規劃出了問題。

        硬件建設投入巨大是能源行業的普遍特點,發展初期的中國天然氣產業更是如此,除了下游城市燃氣業務外,上游天然氣開發和中游長輸管道建設難覓民營資本的蹤跡,而LNG接收站也由三大石油公司獨立規劃和建設。外資曾有意參股西氣東輸一線,后撤出,現在國內天然氣長輸管線均為三大石油公司建設和運營,地方、民營資本只參與地方性管道建設。

        分析人士指出,三大公司獨立發展和規劃管道和接收站,有利于提高積極性、各自發展自己的區域市場,不過,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各自為戰可能導致重復建設或者考慮不全面,規避建設中投資過大而回報相對較低的環節,比如儲氣庫的建設成為短板;其次,天然氣畢竟不是三大公司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三大公司會根據自身當年主營業務的業績、現金流等情況調整對天然氣業務的投資、控制開發進度;第三,三大公司對上游和中游的過度壟斷,可能對原本放開的下游城市燃氣市場造成壓力。

        特別突出的表現是,三大石油公司在沿海已經規劃了十幾個LNG接收站,北至大連,南至海南,幾乎沿海各省市無一例外,僅在廣東就有5個項目已建、在建或規劃中。三大公司獨立規劃,獨立海外找氣,獨立為氣源尋找下游用戶、建設相關管網,一些地區出現重疊。例如中石化2003年就開始在山東省布局天然氣管網,而今年9月中石油又開始布局山東天然氣管網,另外,中海油還將渤海一些油田的產氣輸往煙臺、威海等城市。

        長輸管道建設方面,截至2008年底,中石油擁有和運營的天然氣管道總里程達24037公里,占全國的80%以上。但在加緊管道建設的同時,卻忽視了儲氣庫的建設。一位中石油人士說:“以往我們一直認為南方地區對供暖需求不大,調峰需求較弱,因此忽視了儲氣庫建設,現在情況變了。”這表明,管道規劃和建設同樣有風險。

        一位管道規劃方面的專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最理想的狀態是由國家統一規劃全國性天然氣管網和接收站,然后按照輕重緩急實施項目招標,三大公司包括地方、民營資本甚至外資都可以進來,只要設置好門檻、監管好,肯定會加快管網建設的進度,各自為戰肯定會產生規劃混亂的問題。”而輸氣網絡的建設進展,直接影響到天然氣下游市場需求的增長。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五月天丁香久久| 国产网站免费看| 99久久国产免费中文无字幕| 好男人资源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ankhazone度盘|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2020国产精品自拍| 在异世界迷宫开后迷宫无修改版动漫| xxxxhd93|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观看视频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视频一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真实处破女系列全过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被夫上司连续侵犯七天终于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a级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日韩三级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特黄aaaaaaaaa及毛片| 国产免费小视频| 黄页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真实乱对白mp4|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 嫩模bbw搡bbbb搡bbbb| 中文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