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周司長這番“發言”直指國內由少數人推動的“過度消耗資源型”的奢侈消費。統計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20億美元,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未富先奢,過度浪費資源,“讓我們的資源支撐不了”。可是,透支資源的是西式生活方式嗎?換言之,西式生活方式就是開豪車住別墅、穿名牌打高爾夫?
沒有出過國的人,對于西方人生活方式的了解,大抵只是在影視媒體之上。在很多西方電影中,我們的確是看到西方人住著寬大的房子,人人都開著小轎車,天天喝著紅葡萄酒……現實或許也真是如此。回看自身,這樣的生存狀態幾乎是一種夢想。所以,這些年先富起來的富人們都提前進入了令人神往的“西式生活時代”。但與其說這是一種“西化的模仿”,不如說是一種財富倫理的落后和欲望的放縱。
道理很簡單。西方人住大房子是因為人家資源充足,開小車是因為人家經濟發達,汽車工業早已惠及平民,居民擁有小車不過是社會常態。而反觀我們,由于人口基數龐大資源相對處在緊缺的程度,拋開高昂的房價不說,縱然是別墅很廉價,中國人也不可能家家戶戶都住上別墅。否則,我們的子孫后代就無立錐之地了。
富人有錢好奢侈,本不是什么稀罕事,西方富豪奢侈揮霍者也不乏其人。只是,西方社會的富人出了散盡家財為慈善的蓋茨,有“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財富名言,而我們的富人似乎至今還停留在個人欲望消費的財富低級層面上滿頭攢動。
將“西式生活方式”誤讀為“大房子、大汽車”,實在是一種悲哀。這樣的“誤讀”,不只是曲解了西方文化,而且是自身傳統人文精神的某種流失,導致了相當程度社會財富的無序浪費,甚至還導致了倫理道德的變異。所以說,這不僅是一個“科學發展”的經濟命題,還是一個重塑傳統精神價值的文化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