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升值 電力短缺 市場飽和
日本生產線不斷向國外轉移
日本豐田汽車位于巴西圣保羅郊外索羅卡巴市的整車工廠日前舉行落成儀式,這是豐田在巴西建成的第三家整車工廠。該工廠計劃于9月中旬正式投產面向新興市場國家的小型車。
不僅僅豐田,日本其他汽車廠商也不斷擴大國外產能,紛紛關閉國內生產線。鈴木汽車公司專務董事相澤直樹6月底曾表示,計劃2016年度將汽車的海外生產比例從2011年度的約64%提升至79%。日產汽車7月關閉了神奈川縣橫須賀市追濱工廠兩條生產線中的一條,暫時將日本國內年產能削減20萬輛至115萬輛,約相當于總產能的15%,并研究將部分生產轉移至泰國的工廠。本田泰國子公司7月底宣布,已開始在泰國銷售當地生產的主力小型車的混合動力車。
英國雜志《經濟學家》6月9日曾刊登過一篇題為《日益空洞化的日本產業》的文章,引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教授莎德的研究結果指出,日本所有產業中的1/5已向海外轉移,其中電器產業超過30%,汽車產業超過50%,尤其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進一步加速了日本產業向國外轉移的步伐。
日本企業不斷將生產線轉移到國外,最直接的原因當屬日元升值。目前日元正處歷史性高位,美元和韓元相對于日元在不斷貶值。與美韓企業相比,日本企業在出口產品方面處于劣勢,為了減少匯率方面的不利影響,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到成本較低的第三國。
電力短缺也是生產線外移的重要原因。福島核事故后,日本核電站紛紛停運,目前位于福井縣的大飯核電站3、4號機組雖已重啟,但是剩下核電站的重啟遙遙無期。這使得日本政府只能號召實施節電政策,電力企業提高電價減少損失。在用電難、用電貴的背景下,金屬加工等用電量較大的中小企業只能減少國內生產,并不斷將生產線轉向發展中國家。制造鑄件的辻井制作所公司社長辻井一男稱,“在電費上漲的背景下,為控制成本只能進行海外生產”。
其實,日本企業紛紛將產業向國外轉移的最重要原因是瞄準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巨大市場。相對于人口不斷萎縮、市場已近飽和的日本,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不斷發展,中產階層陸續涌現,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市場潛力巨大。豐田汽車公關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日本企業不斷擴大在海外的生產能力,雖然有日元升值和電力短缺等方面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魅力巨大。
對于日本產業向國外轉移,各方莫衷一是。東京大學教授伊藤元重稱,曾經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汽車、電器產業紛紛遷移到國外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有助于促進企業開展全球化經營,提高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這些產業走出去后,日本國內會產生新的支柱產業,有助于日本產業升級改造,戰后日本也曾經歷過多次類似的產業升級。但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卻認為,日本制造業不斷向海外轉移,會導致服務業的衰退,日本必須要解決好能源問題,并用先進的技術不斷拓展新的領域。(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