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召開的中國茶葉生產與消費論壇上,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茶葉毛茶總產值2007年接近300億元,并進入了從傳統茶葉向現代茶葉發展的過渡時期。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馬淑萍說,新中國成立以來,茶葉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茶園面積從1950
年的16.95萬公頃擴大到2007年的153萬公頃,總產量從1950年的6.22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114萬噸。2007年,全國毛茶總產值達298.8億元。
據中國茶葉協會提供資料顯示,無論是從茶園面積還是總產量上看,中國綠茶都約占四分之三。在中國眾多產茶地區中,除福建主產烏龍茶、云南主產普洱茶外,多數以生產綠茶為主。
馬淑萍說,中國茶葉生產從2003年開始進入全面發展期,并開始由傳統茶葉向現代茶葉發展過渡。茶園面積平均年增長率達6%,總產量平均年增長率接近11%。在這一時期,茶葉結構與區域布局趨于合理,科技含量不斷增加,茶園單產進一步提高,現在已達到每公頃745公斤。
在中國的茶葉生產中,名優茶正取代大宗茶成為茶產業的主導產品,有力地提升了茶葉質量與效益。2007年全國的名優茶產量達43.5萬噸,占總產量的38.2%;產值約240億元,占總產值的80%。(李亞彪)